具有特殊意義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紙幣 |
發布日期:2007-4-9 10:4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姚杰 在中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關于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文物中\有一部分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長期擔任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財經戰線上的主要負責人林伯渠隨紅一方面軍長征時珍藏的。這套由當時中央革命根據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的紙幣,是他收藏的根據地貨幣中,各種面值最完整的一套。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大會通過了《關于經濟政策的決議案》,規定“為著實行統一貨幣制度,并幫助全體勞苦群眾,蘇維埃應開辦工農銀行,并在各蘇維埃區域內設立分行,這個銀行有發行貨幣的特權。”決定由當時擔任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的毛澤民負責銀行的籌備工作。1932年2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在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葉坪正式開業,毛澤民任行長,后調李六如為副行長,并成立福建分行和江西分行及縣(市)支行。國家銀行和及其分行和縣支行的成立,開始了人民政權統一發行貨幣的嘗試。 中央革命根據地處于經濟落后的農村,尚無工業,只有分散的個體農業和少數的小手工業,頻繁的戰爭,敵人日益強化的經濟封鎖,要保證財政收支平衡極其困難。中央革命根據地建立之初,各式各樣的雜鈔劣幣充斥根據地市場。惡幣驅逐良幣,使得銀元銀洋甚少。國家銀行成立之前,根據地在贛南、閩西已分別建立江西工農銀行和閩西工農銀行,并分別發行了銅元票和大洋票。國家銀行成立后,“為統一組織起見,決定將江西工農銀行取消,閩西工農銀行因系工農群眾投資,故仍許其繼續存在,僅停止其發行紙幣權。” 國家銀行成立后,開始籌備發行貨幣工作。由于國民黨長期對根據地進行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當時的物質條件很差,缺少印制鈔票的油墨、紙張等印刷材料。1932年4月,紅軍攻克福建漳州,銀行工作人員想方設法,才從廈門購買到部分印刷材料。 當時擔任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指示要設計一套像樣的蘇維埃政權貨幣。由于缺少設計人員,于是,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親自將那時在根據地很難找到的人才,會畫畫,又能書寫一手好字,富有藝術天賦的原閩西工農銀行的黃亞光調到國家銀行,負責設計紙幣圖案。黃亞光是福建省長汀縣人,早年留學日本,曾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總務廳搞文書工作,后歷任出版處處長、陜甘寧邊區銀行、西北農民銀行行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等職。他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先后為革命根據地銀行設計、繪制了九套貨幣及公債券圖案共70張(枚)。黃亞光設計的貨幣和公債券,圖案樸實、精美,既有濃厚的時代特征,又表現出精湛的藝術。這些貨幣、公債券的發行,為當時紅色政權幣制的統一,抵制敵人的經濟封鎖,調劑根據地金融,提高人 民生活,以及保障軍隊的供給起到重大作用。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的銀幣券和硬幣,是黃亞光為根據地設計的第一套貨幣。據黃老回憶,當時蘇區正受到敵人嚴重的破壞和封鎖,工作條件很差,連繪圖用的筆和圓規都沒有,加上自己又無設計貨幣的經驗,困難很多。后由毛澤民同志從上海秘密買來繪圖筆、圓規,油墨和銅板等,他僅憑著對所用過的一些鈔票的記憶,開始了貨幣圖案的設計工作。黃亞光首先設計的是主圖為工農集會、鐮刀、斧頭、梭鏢、紅旗等組成圖案的伍分面額的輔幣券。在設計貳角和壹圓面額的紙幣時,他原想在紙幣上繪制毛澤東頭像。在毛澤東拒絕后,改為列寧頭像。壹角和伍角幣的圖案均為傳統的花紋圖案。貨幣設計完后,由上海請來的一位雕刻老師傅雕刻在銅板上,送中央印刷廠印制(開始用手工印刷,后用石印機印刷)。由黃亞光設計的這套國家銀行紙幣,其圖案極具時代特征及政治色彩,傳統中不失新穎,樸實中透著典雅。 另據黃老回憶,在設計貨幣圖案過程中,毛澤東曾對他說過,設計蘇維埃政府貨幣,一定要體現工農政權的特征。因此他在設計貨幣時,都繪有鐮刀、錘子、地圖、五角星等圖案,并把這些圖案有機地組合起來,給人以既美觀大方,又突出我黨領導下的根據地貨幣的特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