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國紙幣收藏的效益
中國是使用紙幣最早的國家,也是紙幣品種最豐富的國家。紙幣收藏的好處一是可以豐富現代史的知識,陶冶情操,培養科學作風和態度;二是從經濟效益考慮,收藏的紙幣會穩定的升值,其比例大大地超過當前銀行存款的利息。
1、中國紙幣升值是必然趨勢
不論是舊中國還是解放后的新中國,紙幣發行都是有極嚴格的規定和確切的統計數字。例如核準印鈔數、實際印鈔數、發行流通數、庫存數、銷毀數等都是有據可查的。從理論上講,發行流通數減去回收銷毀數即為民間尚能保存數。但由于各種原因,紙幣的實際存在數往往低于理論數。
中國已發行的紙幣大致會面臨以下幾種情況:
(1)某些銀行紙幣回收比較徹底,當前除少數收藏家尚能收藏外,市場上根本見不到。例如 德華銀行,冀東銀行等發行的紙幣。
(2)某些銀行當時信譽很好,它發行的紙幣為廣大民眾所愿意接受,流通時間很長,除少數品相好的為人們所保存外,大部分流通紙幣品相都較差,如中國通商銀行、家商銀行發行的紙幣。
(3)國民黨中國、中史、交通、農業銀行發行的法幣,金元券等受到當時通貨膨脹的影響,不但發行量大,并且紙幣貶值,人民手持形同廢幣的貶值紙幣,不值得去兌換而大量散落在民間,所以現存比較多。
(4)一批軍事用票,當時規定流通時間很短,并專用明只有待軍事平定才能兌現,使人民對它無信任。這種紙幣不但發行數量有限并且人們難恐不能兌現,一旦到手又馬上投入再流通,使其大量損耗,存世減少。
(5)一些紙幣因政治上的原因而大量銷毀,如多元券因上面印有蔣介石的頭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就銷毀很多。 當然還有其它種情況。但不論哪種情況,紙幣都會隨著年代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即使法幣這種普通常見品現在想集全都是有一定難度的。一方面紙幣存世數量減少,另一方面收藏者的隊伍增加,因而促使收藏紙幣的難度越來越大,尤其是存世少而成眾矢之的的熱門品種,得到它的難度將更大。
2、紙幣投資風險。
有少數紙幣投資收藏品也會有風險,尤其是高檔品,售價高,一旦有成批發現,其價格馬上降下來。這里存在一條價值規律,即了現時數量少,價格高,它推動著人們以各種方式向民間去搜索發掘,當發現較多后價格馬上就下來。但當人們的經濟能力能接受了,需求量超過了供應量,其價格又可再度上升。總趨勢是低檔品升值慢,高檔品升值快。
四、外國錢幣投資
當我國錢幣市場還在萌芽生長階段時,世界很多國家已有了成熟的錢幣市場。若想"穩定經營、長期獲利",還需擴大"中外交流"。
歷史錢幣多是在本國升值最高最快。一枚在中國人看來很不起眼的美國分紅銅幣,要是碰對了年份、廠銘,在美國可能會賣到上千美元。如果有機會在錢幣上收進外國歷史錢本,再拿回到其本國賣出,自然可以輾轉獲利。而這又不屬于中國文物保護法的監管重點。當然圖此利者還需熟讀詳文的《世界硬標準硬幣目錄》。如果僅僅期望"以錢養錢",通過賣錢獲得利來擴大自己的收藏,則不妨做些小本生意,經營一些偏僻小國的低值硬幣。雖然不能奢望過高,但其利潤相對來說已相當高了。因為目前的外國錢幣上有一個公認的最低值,即每枚最低也要一塊錢。試想一枚實際價值僅有幾分錢的銅幣,賣價1元,卻也是幾十倍的利潤,是其它商品交易所難以想象的。
總之,就目前的外國錢幣市場而言,收集者們應以增長知識、陶冶性情為主,投資行為只可偶爾一試,測測眼力而已。當然錢市上2元買、3元賣、為1元利益而終日游蕩獲利頗豐者不乏其人,但是若有些積蓄又不甘于銀行利率的人,要是對投資有興趣,倒不如在紙幣和古錢上多投入些精力。當然投資錢幣除了必要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有預期收益相當的財力和準確估計未來市場行情的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