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帶有欺騙性的維穩(wěn)。
要么以實際行動維持穩(wěn)定,要么干脆提示風險,讓信息閉塞、滯后的普通投資者離開。一方面喊著維穩(wěn),一方面毫不作為。不僅不作為,還不斷讓新股發(fā)行上市。這是維穩(wěn)還是對股市落井下石?這是安撫投資者還是以國家信譽為代價欺騙投資者?
新股的發(fā)行會在短期內增加市場的股票供給而減少資金存量。今年上半年,新股一個接一個上市,融資額雖然同比減少26%(如果考慮到去年的基數(shù)大,減幅其實并不明顯),但增發(fā)和配股融資額同比上升了71.75%,可轉債融資額同比增長了4.3倍。即使不發(fā)行新股,考慮到限售股解禁因素,給市場帶來的壓力也是非常可怕的(僅以“小非”為例,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7月底,持有限售股比例小于5%的“小非”,共產生734.83億股的限售股,其中未解禁股改限售股份存量為320.37億股,累計解禁數(shù)量為414.46億股,占全部股改“小非”數(shù)量比重達56.40%。其中,“小非”累計套現(xiàn)了180.34億股,較解禁數(shù)量相比,占比達43.51%)。在股市持續(xù)下跌的情況下,管理層至少應該暫緩新股發(fā)行,從而減少市場供給,而不是相反。
第五,熱錢撤離。
許多人一廂情愿,認為熱錢會流入樓市、股市抄底,其實,現(xiàn)在許多城市的房價處于相當于股市6100點的位置,熱錢一直在撤離而不是流入。股市也一樣。熱錢在2007年底就已經(jīng)開始“被逼”撤離。
我在今年3月28日寫的《戳穿股市暴跌謊言》一文中指出:“從去年10月16日到今年3月27日,上證綜指從6124.04點一口氣跌到了3411.49點(3月27日收盤),跌幅達到了44.29%。有人為股市暴跌找出了種種理由。最可笑的是清理帳戶、圍剿熱錢的說法,把股市下跌說成了一次巧妙的圍剿熱錢的策劃……這是一種極其可恥的缺少技術含量的低劣的謊言。我們不妨看一下,開始清理帳戶的時間是去年10月8日前后,而上證綜合指數(shù)正是在10月16日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6124.04點。也就是說,圍剿熱錢的行動是在接近A股最高點時展開的,接下來的情景不難想象:熱錢在遭到圍剿下,驚恐不已,紛紛在最高點獲利了結,然后,散戶從他們手中接單——這哪里是圍剿,簡直是逼著對方在高位獲利了結,而把風險交給國內的投資者。就好比扔出一塊塊肥肉的獵人,試圖去撐死惡狼。因此,這種低級謊言不值一駁。”
目前,一些數(shù)據(jù)表明,熱錢仍在撤離。據(jù)8月12日的《上海證券報》報道:從國際匯市來看,人民幣在近期匯市兌美元在經(jīng)歷了7月16的1:6.8128后,美元開始強勁反彈,至2008年8月11日達1:6.8638,人民幣近期走勢顯示,其升值步伐開始減緩,在這種背景下,國際熱錢是否會大規(guī)模撤離中國資本市場值得密切關注。從最近香港市場來看,國際熱錢加速撤離H股的跡象比較明顯,比如中國鋁業(yè)的第一大股東鄧普頓基金自今年5月起就頻繁拋售,最初的一筆拋售僅34萬多股,但最近的一筆拋售達260多萬股,并且據(jù)資料統(tǒng)計,鄧普頓基金拋售的力度并未隨著中鋁股價的下跌而收斂。自今年5月始,中鋁股價已從14港元跌至6.8港元。江西銅業(yè)H股,其第一大股東摩根大通早在今年6月就已將持股量縮減至4.8%,在聯(lián)交所披露的最后一筆交易是以16.02港元拋售了314.9萬股。德意志銀行的持股量也在6月縮小至5.5%,同樣H股中的許多品種顯示有熱錢撤離跡象,近期A股連續(xù)下跌,而其最先破位的影響因素是上證B股,由于B股美元計價的性質,其國際熱錢是否有大規(guī)模的撤離仍需跟蹤觀察,但A股市場中QFII重倉股美的電器、中聯(lián)中科等出現(xiàn)放量階段性連續(xù)重挫也表明A股中外資機構撤離的身影。
近期,雖然中國股市大跌,但這樣一個強勢利益集團隨意興風作浪的市場,除非能與之勾結成為既得利益集團中的一份子,熱錢敢來這樣一個充滿巨大政策風險的市場抄底嗎?
作為一個對中國股市不斷發(fā)出悲觀評論及多次發(fā)出空倉呼吁的評論員,看到股市如此暴跌,劫掠投資者,心中非常難過。我此前也幾次在博文中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