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古泉園地 > 珍品賞析 > 正文
         
        巧式新思的洋銀之偽(圖)
        發布日期:2008-4-17 9:2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林南中


        左圖:早期仿鑄幣。右圖:香港壹圓。

          我國近代自鑄銀元的歷史,以民間仿制為開端,而官府鑄造又以地方政府自行仿鑄為先。錢幣盜鑄之風在我國古已有之,番銀輸入后,私鑄銀元亦隨之而起。于是“洋銀之偽,有夾銅、有蘇版、有鉆鉛,巧式新思,無奇不有”。
          清道光年間,福建地方曾以籌措軍餉的名義鑄造了臺灣壽星、漳州軍餉銀餅。銀餅屬手工打制,大小、重量、成色等均仿效番銀樣式。如壽星銀餅幣面上的壽星像、足紋銀餅、道光年造、庫平七二、臺灣府造等圖案、文字以及花飾,已具有了番銀鑄幣的許多特征。福建早期地方自鑄銀餅,大都屬軍餉性質,幣面較為粗糙,流通也不廣。但它們在銀元發展過程中起了先導的作用,是我國貨幣鑄造從傳統的銀兩向近代機鑄幣過渡的有益嘗試。
          此后,咸豐如意、同治筆寶、謹慎軍餉等銀餅先后面世。咸豐年間,上海王永盛、郁森盛、經正記銀號也鑄造了幾種銀餅。這些銀餅都已具備了銀元的許多特點。
          在此之前,早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西藏已鑄造出了一種手工打制的銀幣乾隆寶藏。該幣只限于西藏使用,用以驅除曾長期流通于該地區的尼泊爾劣質銀幣。乾隆寶藏銀幣是有史料記載的我國最早的流通銀幣,其形制、重量、成色富含中國古錢特點,但與由海上絲綢之路流入我國的番銀,其風格顯然不同。
          外國銀元的滲透,造成國內白銀大量外流。為維護民族利益,挽回國家利權,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時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曾奏請朝廷自鑄銀元,并呼吁進行幣制改革,將銀兩制改為銀元制,但未被采納。
          1866年,英國殖民者在香港設立造幣廠,開始鑄造香港銀元流通市場。香港銀元是在中國領土上鑄造的最早的機鑄銀幣,并而是最早在幣面鑄上中文字及貨幣單位“圓”的銀幣。這套具有開創性的早期銀幣,除了正面鑄有濃厚殖民色彩的英國女皇頭像外,背面卻鑄上中國風格的“壽”字圖案和中文香港一圓、香港半圓字樣。可以看出殖民者在設計上還是頗費一番“苦心”。
          清光緒十年(1884年),我國采用新型設備鑄造的“吉林廠平”銀幣誕生。根據目前資料,我國近代機鑄幣以該幣為最早,銀幣由吉林官局監制,全套分一錢、三錢、半兩、七錢和一兩5種面額。這套銀幣因末獲清廷批準發行,所以影響有限。
          此后半個世紀,琳瑯滿目、品種繁多的近代機鑄幣出現在清末至民國時期的貨幣流通領域,較有代表性的有“光緒元寶”、“宣統元寶”、“大清銀幣”、“袁大頭”、“開國紀念幣”等。這些銀幣為錢幣愛好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收藏世界。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北伐勝利紀念銀幣(吳偉忠) 下一篇:順治康熙兩宮錢 轉年即變大乾隆(圖)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牛年賀歲銀條20分鐘賣 奧運后,奧運紀念鈔幾
        特別推薦
        ·09牛(己丑)年賀歲銀條在京首發
        ·以戰略的眼光迎接奧運后的錢幣市
        ·寧夏成立50周年金銀幣首發式在銀
        ·快訊:9月下旬錢幣市場最新資訊
        ·河南錢幣成立15周年慶典活動在鄭
        ·中國金幣經銷商聯誼會座談會在鄭
        ·金幣,真的很黃金
        ·奧運幣還有行情嗎?
        ·《錢幣》報博覽會特刊廣告招商啟
        ·《錢幣》報博覽會特刊征稿啟事 
        經典美圖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