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古泉園地 > 珍品賞析 > 正文
         
        “大元通寶”與八思巴文
        發布日期:2008-8-22 16:17:17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收藏快報  安徽張曙光


          在我收藏的歷代古幣中,有一些是元代鑄行的銅質方孔圓錢“大元通寶”。該幣幣面文字不是常見的漢字,而是一種從未見過并早已廢棄的民族古文字,叫“八思巴”文,至今已近700年的悠久歷史。

          這枚八思巴文的當十“大元通寶”,素背,直徑4厘米、穿1厘米,內廓外緣粘流銅,邊厚0.4厘米,幣制肉厚實,幣文文字端莊深峻,讀法上下左右。因為八思巴文是從左至右直行書寫,與現漢字直行書寫的方向正好相反。在當時,這種文字應用十分廣泛。據史料記載:古代蒙古人曾使用的是畏兀式蒙古文字。在元朝忽必烈繼任大汗時,于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遂封八思巴為“國師”。“國師”八思巴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借用藏文字母創造了一種蒙古新的文字———八思巴文,共有四十一個字母,類似音標,是一種有音無義屬拼音的文字。1269年,由忽必烈下詔頒行天下,成為元代的法定文字,并與漢文字并用。

          八思巴即藏語“圣者”的音譯,是元代吐蕃(今西藏)藏傳佛教薩迦派的第五代祖師,本名羅卓堅贊,系西藏薩嘉人氏。他七歲就能通經數十萬言,有“圣童”之稱。當時的大元帝國銅錢常被禁用,幣貨流通主要是紙幣及多以漢文銅錢為主。到了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恢復了銅錢的流通,并始鑄“至大元寶”、“至大通寶”的漢字楷書小平錢和“大元通寶”八思巴文當十大錢,故元代的銅錢種類和鑄造數量遠比其他朝代都要少。隨著大元帝國的滅亡,這種古老的民族文字也隨之消失廢棄了。由于年久湮沒,這種有史料記載的少數民族錢文的八思巴文“大元通寶”以及元代鑄行的錢幣現今存世十分稀少,所以頗受古幣收藏愛好者的青睞和追尋。因為八思巴文的“大元通寶”古幣不但具有收藏和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一枚小小的方孔圓錢向人們展現了這段永遠定格凝固被廢棄文字的真實歷史。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精美的馬蘭錢 下一篇:北齊的常平五銖和常平倉

        相關新聞

        9月3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大齊通寶之綠銹大齊(圖)
        清代寶泉局與有點順治錢(圖)
        精美的永樂通寶錢
        大齊通寶之藍銹大齊(圖)

         

        焦點圖片
        這枚古幣值百萬?銀幣 貴州發現一對明代花錢
        最新資訊

        ·9月26日成交總匯
        ·9月26日熱門品種點評
        ·9月26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布什孰促國會: 救市刻不容緩
        ·一枚喀什宣統伍銭
        ·今年郵市價格平均跌三成
        ·理財習慣比理財標的更重要 
        ·“十一”黃金周 閑錢“賺”起來
        ·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組圖)
        ·最受群眾喜愛的2007年中國貴金屬紀念幣

        經典美圖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