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喜歡黃金的民族,基本用它來比喻那些美好永恒的東西,比如“金玉良緣”、“情比金堅”。金子的經濟價值更是早就被古人認了“死理”,每每在戰亂之際,黃金就是最好的東西,房子搬不走,金子帶得動,不成還可以埋到地里,來年再翻出來,還是硬通貨,保值增值。
現在呢,國際黃金期貨價格在每盎司1300美元之上,如果上天重新給你一個機會預測一下金價,那些在100元時不敢想1000元的人,一定會說是,“10000元”。
怎么樣?讓我們放飛一下想象的翅膀,再一起預測一下未來的原油價格——油價每桶1000,黃金每盎司10000,當然一定要加上一個單位,美元。
前IMF的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格羅夫最近煞有介事地專門分析了黃金10000美元的可能性,緣起是一位成功的黃金投資者拋給他的理論:道瓊斯指數上世紀80年代突破1000點大關前,低位徘徊了10年,一旦突破1000點大關后就一路上漲,成功突破10000點。現在,黃金也突破了1000美元這個關鍵點,因此它也會飆漲10倍。
依照如此理論,油價已經成功突破過100美元大關,如果也能呈現10倍效應,為什么不能出現1000美元一桶的油價呢。
格羅夫試圖為10000美元的黃金理論找到一些基本面支持,比如,美聯儲瘋狂印鈔票,美元長期走弱不可避免,比如金價對利率水平極為敏感,而全球許多國家利率都處于歷史最低水平,再比如亞洲、拉美和中東地區越來越大的黃金消費需求,甚至新興市場國家的中央銀行也在囤積黃金儲備。
可惜,格羅夫的結論是這些基本面其實都不那么牢靠,這位經濟學家偷了一個懶,把一切都推到了非理性身上:“上述這些考量也許對價格走勢沒有什么影響。昔日煉金術士身上的特征今天依然存在:黃金和理性總是不可調和的一對。”
其實,以上格羅夫的基本面法則可以運用到目前一切資產價格的暴漲上,股價如此,房價如此,油價如此,金價也如此。油價1000、黃金10000的非理性只有一個來源,簡單地說,叫做通脹預期,在全球叫做不可救藥的通脹預期,在中國是央行曾經一度聲稱要控制住的通脹預期。
有了油價1000、黃金10000的夢想“打底”,中國央行在10月19日晚宣布啟動加息就不能不是令人驚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