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關于“中國貨幣超發”的議論,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馬德倫表示央行不會放任通貨膨脹。
“當前一些人采用M2減去GDP的方法來計算,認為中國的貨幣超發,會出現高通脹,這種計算方法是不科學的。經濟增長意味著貨幣增發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馬德倫11月9日表示。
馬德倫是在當天舉行的國際金融論壇2010年北京全球年會上作此表示的。在這次年會上,與會人士普遍表達了對美聯儲二次量化寬松(QE2)可能引發后果的不滿,并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
“中國貨幣超發論不科學”
在11月9日的年會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提出,中國現在讓人擔心的問題是貨幣供應量太大。“首先是貨幣供應量增速高過經濟增長速度,其次外匯占款造成被動投放的貨幣較多,以及較大的貿易順差,還有熱錢流入,都導致貨幣供應量超過經濟增長的實際需要。”
***指出,盡管這個問題已經存在一些年,之前物價比較平穩主要是因為一些領域還沒有進行價格改革,“但現在要推進這些領域的價格改革,物價上漲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則在會上表示,10月份CPI很可能超過4%。因為國際油價和糧價都上漲,會帶來輸入型通脹。今年通脹率能夠控制在5%以下就不錯。加息是勢在必行,但加息會導致中美利差加大,熱錢進入的可能性更大。
對這些議論,馬德倫在會上回應說,央行對貨幣供應量有總的調控目標,不會放任通貨膨脹。“央行對通脹風險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央行密切關注熱錢流入等,并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進行對沖。”
馬德倫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的貨幣化,貨幣增發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這既是經濟本身的需求,也有貨幣周轉速度的影響。
對美國再度開動印鈔機將引發的全球性沖擊的擔憂彌漫在當天的會議上。馬德倫批評說,QE2或許會令美國經濟有一定的改善,但對全球經濟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出來,通貨膨脹,資產價格泡沫,全球經濟失控風險增加,這些方面都需要警惕。“美國制定經濟政策不僅要顧及自己,也要顧及其它國家,不僅要顧及現在,也要顧及未來。”
為美元設定匯率區間?
這些批評得到了與會的部分美國財經界人士的認同。
“美聯儲有責任處理國內經濟問題,但它最近推出的QE2已經造成了全球范圍內對過度流動性的擔心。”美國總統經濟復蘇顧問委員會主席、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在年會上表示。
“我認為美聯儲的QE2是個錯誤,尤其是美聯儲沒有通過一些方式釋放有關其在某個時刻會退出寬松政策的信息,自然會引發人們對引發全球通脹的擔憂。美聯儲的當務之急是重塑其在全球的信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主席羅德里克·希爾斯說。
羅德里克指出,QE2會導致美元貶值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提高其它國家進口商品的價格,其次過多的美元并不一定會留在美國國內的生產環節,而是可能流向很多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導致這些國家面臨熱錢沖擊,不得不提高利率或對資本交易征稅。
盡管對于QE2在全球范圍內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達成共識,但與會人士亦承認美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主要的儲備貨幣。
“人民幣要國際化,但我認為中國政府的立場并不是要用人民幣替代美元成為單一國際儲備貨幣,而是希望建立合理的國際貨幣體制,同時按市場原則擴大人民幣的使用。”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表示。
而***則引人注目地提出,要為美元設定一個匯率區間。
他認為,自上世紀70年代美元與黃金脫鉤后,美元變成“一種貨幣,兩種功能”,今后要保持主要國家的匯率穩定,就要給美元找到一個作為本國貨幣和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之間的結合點。一方面可以為美元匯率設定一個合理的區間,另一方面美國加強財政的自我約束,比如將財政赤字從10%下降到5%,將負債率從90%下降到50%。
在QE2所引發的美元貶值中,中國如何確保以美元為主的龐大外匯儲備的不過度貶值?對此,阿根廷前財長多明戈·卡瓦羅建議,中國可以和美國協商進行債務掉期交易,要求美國將通脹率保持在一定范圍內,以保證中國所持有的美國債務在經通脹調整后不貶值。“如果中國這么做,其它國家也可以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