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從事黃金工作的業內人士揭秘黃金首飾消費的雷區。
金飾含量標準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金飾主要由鉑金、足金、K金等打造而成。
鉑金:本身就是一種天然白色的貴金屬,顏色和光澤是自然天成的,歷久不變,延展性強,強度和韌性也比其它貴金屬高很多。
足金:足金的黃金含量不低于99%,和千足金相比,因為黃金含量相對較低,因此比千足金硬。千足金的含金量超過99.9%,因此硬度不高。
18K金:即黃金含量為75%,其余25%為其它貴金屬,比如,鎳,銀,鈀金等。
提醒
黃金飾品的售價包含了二次加工的手續費、保值費等,一旦持有人需要變現時,一般店家是當做“廢金”回購的,折價率可能高達30%。
舊金回收
黃金首飾一直以來都受歡迎,因為除了它的外形色澤亮麗,當然必不可少的還有其保值功能。一般情況下,黃金消費的金額都比較大。近日,某知名黃金飾品品牌的一款產品被相關權威部門檢測出含金量不達標,怎樣讓黃金消費更安全?多年從事黃金工作的業內人士為市民診脈,揭秘黃金首飾消費的雷區。
私人金店無保障
前日,在渝北兩路老城,記者走進一家10余平方米的黃金飾品店后,問道:“老板,你們的黃金含金量是多少?”老板回答:“這個跟那些大店是一樣的,都是千足金。”
“有沒有檢驗的標牌?”“沒有,要買有標牌的就去商場。”老板說完即低頭看報紙。
昨日,記者還走訪了渝北幾個私人金店,得到的答復基本類似。而在這些私人金店里,記者看到的黃金飾品在光澤、成色等方面并不一致,而有些手感也非常硬。購買黃金飾品也有貓膩?
業內人士:盡量到品牌大店購買
首飾在光澤、成色、硬度方面有差別,是因為老板在黃金里摻雜了一些其他的金屬,比如:銀、鎳、銅等。而摻入的金屬不同,金飾的成色、光澤和硬度的差異也就不一樣。私人金店的黃金純度可能存在問題,有可能被摻了雜質金屬。
市民買黃金首飾,應該首選規模較大的珠寶行,同時需要核對貴金屬首飾上的三項印記:廠家名稱、材料名稱和材料含量。這些印記一般刻在首飾內圈上。市民應該謹慎購買印記不齊的金飾。
舊金回收 價格不定,雙方商量
黃金首飾消費時,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是,購買容易、變現難。出手黃金首飾,有專業的黃金回收公司,典當行之類的兼營黃金回收公司,但街邊的舊金回收店則算是目前市場上最方便的方式。
今年初,家住沙坪壩的林女士曾打算把買了6年的黃金項鏈賣了,再換個新樣式。林女士和三峽廣場附近某舊金回收店談好,以200元左右/克的價格賣。當林女士把項鏈帶到店里稱重的時候,老板看了看稱盤,說“15.4克”。這讓林女士很是吃驚,因為她買時的重量是18克多。
老板回答:“你買了這么多年,肯定有損耗”。林女士覺得老板說損耗太大,因此沒有賣,拿到當初買項鏈的金店稱重,金店說有18克多一點。
昨日,記者走訪了三家典當行和舊金回收店,解放碑某典當行的回收價為243元/克,而舊金回收店的回收價有280元、270元、268元不等。某金店老板稱,舊金回收就是“講講生意”,多幾塊少幾塊都看雙方商量的結果。
業內人士:賣價高?小心被吃重
黃金回收的稱量工具,常見的有三種:精密電子秤,稱量比較精準,通常精確到0.01克;便攜式電子秤,稱量不夠精確,誤差偏大;物理天平,稱量精確度較差,誤差較大。秤被動了手腳,在某個地方拉一個有彈性的東西,想要控制重量就輕而易舉了。一般來說,舊金回收店的價格不固定,在上海金交所當日金價上下浮幾塊錢左右是比較正常的。如果回收店報的價格比較高,那黃金重量肯定會被吃掉一部分,一般來說,報價越高吃得也就越多。
舊金翻新
換個樣式,項鏈輕5克
30多歲的于女士有兩條黃金項鏈,這幾天,她打算用其中一條項鏈去換個新的樣式。
記者問:“以舊換新要花好幾百,為何不去舊金店重新打?”
于女士回答:“去那種地方就是等著被宰的。”5年前,她有一條23克重的項鏈,戴了兩年多,想換個新款式,因為覺得正規店的工藝費太高,就去舊金店重新打。但拿回去感覺輕了一點,結果一稱,變成了18克。“足足少了5克!當時,我一步也沒離開,完全沒看到他是怎么偷金的。”
業內人士:曝光黃金縮水四招
舊金店能在你眼皮底下偷走金子。
在首飾清洗的過程中,要用到由濃硝酸和濃鹽酸按1:3比例勾兌成“王水”,它能溶解黃金。而溶解了黃金的“王水”加入鐵或者其他金屬,進行化學反應后,便能置換出溶解的黃金。
其次,在熔煉過程中也能偷金。商販在加工首飾時,會先克扣一些黃金,“仔細觀察,你可能發現,加工時,金店老板會將一把夾鉗小心放進抽屜里,這個時候他可能就是截掉一截金了”,再把銀粉、銅粉熔化到黃金中,偷梁換柱。
還有一些人,干脆在加工時,把一定量的“邊角料”占為己有,然后說差的重量是損耗。最后,打金工具也有貓膩。一些師傅在給已成形的首飾加工,例如拋光,用的是刀面不平整的磨刀,會磨掉少許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