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11月30日在中國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上撰文指出,建議明確宣布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削弱通貨膨脹預期,向社會各界發出清晰的政策信號,同時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盛松成指出,10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較快發展,主要指標增長強勁,但CPI也達到最近25個月以來的最高值。同時有許多因素可能推動通脹風險進一步上升。從各方面情況考慮,貨幣政策應適時從“適度寬松”轉向“穩健”,它意味著貨幣政策既要改變寬松的基調,又不能“急剎車”。
綜上所述
中國經濟發展意味著農民種植的農產品[20.19 -1.03%]減少,許多沿海地區已經被改造建設港口、房屋和核電廠,而且,房價上漲意味著零售市場和超市必須支付更高的租金。
與此同時,薪資快速上升使得對勞工報酬敏感的蔬菜成本更高,今年主要城市的最低薪資已上漲15%。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離開農村,固守土地的農民則擁有了更多的定價權,蔬菜的采摘成本不斷上升。
投機性資金在這一過程中也推波助瀾,人為惡意炒作躉存某類食品刻意導致食品供需失衡,投機者在國內食品價格上漲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現的新名詞“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無一不是出自他們之手。
中國食品[5.56 1.83%]價格但實在有些令人擔憂,如何抑制通貨膨脹開始成為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中央銀行必須對通脹給予更多的關注,并及時作出政策響應。中國的通脹正在傳導至全球經濟,中國棉花價格10月份上漲了18%,據鄭州商品交易所,這導致指標3月紐約期棉合約當月上漲了25%。
自10月份以來,中國央行已經兩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一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
一是維護當前經濟發展良好勢頭的需要,二是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需要,三是房地產等資產價格“軟著陸”的需要,四是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的需要。總之,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主要是為了避免貨幣政策出現過分陡峭的拐點,引起經濟金融運行發展的較大波動。
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一舉多得。首先,有利于管理通脹預期。其次,有利于增強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第三,有利于進一步樹立中國在國際市場的良好形象。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尊黃金業《黃金投資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