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上海丁昌在2011-3-3 16:14:00的發言:一個年輕生命,在生死的邊緣,用生命寫下病中日記。請不要認為這個故事有點老套,病中日記里反思的積勞成疾的生活細節,會給同樣背負生活壓力的你我一些提醒。
于娟,女,32歲,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
短短的幾行字,是于娟的個人簡介,而短短文字的后面,卻是一個樂觀堅強并相信奇跡的女兒、妻子和媽媽。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種:幼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還有孩子,就會面臨這些痛苦,所以我要堅強地活下去。”于娟說。
癌癥?和我怎么會有關系
現在的于娟很慶幸自己活著,因為早在1年多前,她被判斷只有一年半載的生命。“我相信,我會成為奇跡。”于娟在微博里寫著,“無所謂病痛,人沒有不能承受的痛苦,還活著,我就已經很知足了。”
2009年12月27日,長期自恃身體十分健康的于娟被確診患上了癌癥,宛如晴天霹靂般震驚了這個家,她是家中的獨女,考大學讀研讀博留學,剛回國參加工作3個月,1歲多的兒子剛會叫媽媽,一切才剛剛開始,難道就要戛然而止?
于娟一直在思考自己為何會得癌癥?這個名詞她從來沒有想到會和自己聯系在一起,在她看來,她得乳腺癌的概率是如此之小:“第一,我沒有遺傳;第二,我的體質很好;第三,我剛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歲以上人群,我只有31歲。”
但是現實就是這么殘酷,醫生確診是乳腺癌晚期,最多只有一年半載的生命。
病魔,將這個小康之家瞬間擊垮,所需藥物25000元一支,每21天就要注射一支;1萬多元一盒的藥,只夠吃1個療程14天……為了治病,家里為她賣掉了僅有的60平方米房子和父母在山東老家的房子,現在全家人租房子過活,一家三口和姐姐全家住在一起,還有公公婆婆、于娟的爸爸,還在老家山東工作的媽媽只能斷斷續續過來。
病魔,也讓這個家庭更緊緊地走到一起,1年多同死神的搏斗中,于娟和她的家人樂觀、堅強、淡定、決不放棄。
祝:
為了兒子、丈夫、家人...勇敢頑強地與癌魔作斗爭的于娟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