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張存虎在2011-6-14 23:21:00的發言:
金銀幣自95年國內銷售以來歷經15個春秋。97年受郵市拖累陷入低谷,由于當時金銀幣銷售火爆,大部分幣友高價入市,98年經金總盲目樂觀提高發行量,幣市立刻休克,出現了金幣比黃金價還便宜的怪現象,比逼迫無奈的幣商幣友開始熔毀金銀幣,制成金飾品出售,因而導致97年以前部分金銀幣稀缺,現在不少幣友對老珍惜價高頗有微詞,君不見當年的慘狀。物以稀為貴是收藏界永恒不變的真理,改革開放80年發行的猴票點燃了中國集郵市場之火,收藏郵票成為時尚,新老郵友吧郵市一天天推向高潮,集郵總見狀立刻加大發行量導致85年郵市低潮,歷經幾年積累郵市又于90年爆發,集郵總依法炮制91年郵市休克,6年一輪回,96年郵市再度發力,其火爆之狀遠勝前幾次,集郵總盲目樂觀吧郵票發行量提到天量,型張四千萬生肖過億,號稱集郵愛好者有四千萬之巨,可謂荒唐至極。目前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有報道集郵總托兒所阿姨月工資5000多元,那時大部分人工資僅為數百元到1000元,磁卡也來湊熱鬧,大部分發行量超過千萬,郵友盲目跟風,在集郵總興高采烈開動機器大印特印搜刮錢財時,這個市場居然轟然倒下。郵友損失慘重,約百分之90多的人離開郵市不再進入,留下的慘淡經營可憐兮兮。歷經13年抗戰,終迎來郵幣市春天,這次的春天郵商功不可沒,在操作時不往回調,吸引更多的新人入市,但集郵總又準備故伎重演,今年的新郵發行就是例子,當郵市價高時大量放貨牟利,這樣下去郵市依然會休克甚至死亡。小散郵人永遠比不上郵商高明,郵商利用郵市高潮大量賣出新品次新品高價購入珍惜郵品。為什么歷史上的錯票如學聯、十月革命、放光芒、公元前、一片紅、黑題詞、梅蘭芳型張、無齒、文革票不受市場高低潮影響,他們已脫離了郵市進入藝術品行列,再回頭看金銀幣與當年郵市何等相似,經歷了97年痛苦,13年苦熬,終見光明可幣友不可盲目樂觀,幣商坐莊遠沒有郵商聰明,還處于唯利是圖階段。不能正確操作市場引導大量新人入市,推高11年貓幣就是例子,新人入市大都不敢買高價珍惜幣或買價低的貓幣意圖保值,無奈他們已被深套,五年內看不到解套的希望,除非銀價上50美元讓他們重新入市的機會已不可能,幣商們高談溫州山西商人收藏金銀幣理念要正確,收藏投資增值,切勿顛倒,如果按投資增值收藏的順序那你是幣商,也不可今日買明日賣,企圖獲利,很不現實。要有長期持有的準備,以時間換空間一定收益不淺。藝術品市場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為這些資源不可再生,眾多古人名家早已駕鶴西去,他們的作品不可復制,獸受人追捧理所當然。動輒數百萬千萬億元成交,金銀幣無法比擬,以后只有百枚以內稀品千枚以內精品,可以擠入藝術品市場,其他只能做壁上觀或等待,因為金銀幣每天都由造幣廠源源不斷流出。從萬到數百萬的造,可起到藏富于民的作用,應只限貓幣略高于金銀價收藏談不上是藝術品。金銀幣市場首先需要弘揚集幣文化,總結經驗教訓,引導新人入市,忌售劣售假惡炒新品。筆者春節后去某專賣店遇一老者購幣,商家極力推薦11貓,每枚390元,老者初入市不懂行情,買30枚,看著他遠去的背影不由得生出一股憐憫之心,對幣商的這種行為無比憤怒。期望保值增值卻在幾個月內蒸發幾千元,奸商。金銀幣有高潮低谷,有機會擠入藝術品市場的只有百枚以內的大規模金銀幣,千枚以內的精稀品種,其他也會像郵票一樣,只能在普通藏家手中轉悠。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人們收入提高以及對金銀幣的認可度,會有更多的人進入金銀幣收藏領域。我們的祖先有藏金銀的習慣,后人依然會傳承,相信金銀幣價值會得到認可。金銀幣與紙幣郵票不同之處是,不管發生什么事情,它的基本金銀價尚在,若逢亂世所謂書畫瓷器玉器郵票紙幣的都不能與金銀幣相比。在金銀幣市場追漲殺跌現象根深蒂固,一個有眼光的收藏者,恰恰是需要廉價購入,奇貨可居,待價而沽。另:看今年金銀幣發行量,一身冷汗,金總已步集郵總后塵,開始搜刮民脂民膏了,不要說溢價發行,且按金銀價賣出得多少億,不要忘了這個市場還在幼年期,經不起打擊,無論新幣價多少,本人不會買一枚。這些決策者肩膀上安的不是人的腦袋,利令智昏愚蠢至極。
對 , 收藏金銀幣理念要正確,收藏投資增值,切勿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