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金銀幣 贏在新世紀

        中國集幣在線·張旭東 19-02-19 14:37:34 中國集幣在線

        1999年《貴妃醉酒》以2600元/枚面市時,我們笑論三年后它能漲到1萬元/枚,曾被許多市場人士認為是天方夜潭,如今已近2萬多元的市價,令我們這些膽大妄言者也跌了眼鏡,這就是市場,一個遠遠超出我們預期的市場。強者恒強。因此我們再次斗膽出言:"金銀幣市場正在醞釀一場核聚變"。

          一、 中國當代金銀幣五大特征

          1、國家身份證
          人們常說郵票是國家的名片,比照郵票我們更熱情地贊喻:"金銀幣是國家身份證"。中國當代金銀紀念幣(以下簡稱金銀幣)雖不參與流通,但是作為國家特種法定貨幣它具有國家信用。它采用貴金屬鑄造,因而具有較高的含金量和貯藏價值,此外它有明確的規格、成色、質量標準、面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發行年號,配有中國人民銀行鑒定證書,并標明發行量,以上均表明金銀幣作為國家代表的莊嚴與價值。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稱"金銀幣是國家身份證"。

          2、收藏品投資中的朝陽產業
          回顧中國郵票市場的發展,以"小型張"為例,每種發行量由80年代前后的10萬發展到100萬,再到1000萬,90年代中期已超過4000萬。早期品種價格已上揚近千倍,典型代表"猴"票漲了20000倍以上。至少在1997年前,中國流通股票的總市值不如郵票總市值高,有多少產業能有如此大的發展規模?所以我們可以稱它為產業。由此可推,80年代初期"郵票"是一個"朝陽產業"。如今,金銀幣正面臨著驚人相似的狀況,現在金幣發行量不過幾千枚,銀幣不過幾萬枚,一年發行七、八個品種。朝陽產業最大特點是初始基數很小,發展空間很大。目前國內市場存在著三大需求:收藏、禮品、投資。由于是限量發行,顯然,隨著收藏與送禮的增長,其價格必因供求關系導致上漲。因此又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更加劇其上漲。禮品市場的需求不但能消化發行初始階段的流通量,還能消化高價位的流通量,所以能不斷推動行情向縱深展開。先入者就會豐盈滿缽,就會創造一個個"財富神話"。掙錢是擋不住的誘惑,金銀幣一旦全面啟動,投資者便會蜂擁而至。收藏價值將導致投資價值的發現,從而引發投機價值的挖掘。金銀幣題材光彩、制造精美、發行量少、比價低,是收藏品投資中的臥虎藏龍。你不收藏早晚會有人收藏,你不投資,早晚會有人投資。它以含金量高、持有過程寬心、升值潛力巨大、可長期穩定增長等眾多優點而必將成為"朝陽產業"。

          3、現代文物
          "文物"是指歷代遺留下來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有價值首先是"稀為貴"。文革時期發行的郵票,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存世稀少而升格為文物。"文革票"稀少到什么程度呢?在任何一個郵展,我們都能覓其蹤跡,而中國金銀幣中有許多這樣品種:你若問金幣總公司的銷售經理、造幣廠的員工、錢幣收藏家(包括許多北京、上海這樣大城市收藏協會理事級人物),他們非但沒見過,有的甚至都沒聽說過那些金銀幣,因為它們真的太少了。10枚、20枚、幾十枚,即便是多達上千枚也因早年發往海外,高度分散,蹤跡皆無。其次是"珍",珍在題材。其多為名家繪畫、經典歷史瞬間,并以當代名家大師細雕精鑄。中國當代金銀幣的許多品種已成為舉世公認的藏品之顛,是標準化藝術品的頂級產品,是凝聚在一個時代上的古典音樂(古典就是歷經多少代仍在流行),可以說許多品種的珍稀性與當代著名畫家的作品相比毫不遜色,因此,深居山中無人識的時間不會太久了。金銀幣產業大發展后,人們就會稱20世紀是個"史前"年代。20世紀發行的許多品種,都將因珍稀而成為"現代文物",由于過去發行對外,早期幣種大多流落海外,有識之士應立即行動起來,回購那些漂泊異鄉的珍稀紀念幣,以拯救中國的"現代文物"。"現代文物"概念必然激發起收藏人與投資人的靈性,從而把充滿活力的金銀幣市場帶入21世紀!

          4、資源壟斷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金銀幣唯一發行機構,由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它集制定政策、市場策劃、管理、銷售于一身,這是政策壟斷;金銀幣各種題材一經使用,就不能再出,這是資源壟斷;再有就是限量發行,發多發少一言定,這叫市場壟斷。因此金銀幣是一個超級壟斷行業。世界經濟史告訴我們壟斷行業都有過輝煌的業績,在經濟全球化、市場化背景下金銀幣將是壟斷行業最后一塊風水寶地。

          5、融資功能
          金銀幣作為貴金屬,其含金量與通貨性遠遠高于郵票、電話卡或普通字畫、古玩等收藏品,這正是"黃金天然是貨幣",它可以從事抵押、回購……具有較強的融資功能。
          金銀幣的五大特征奠定了其市場可持續開發的基礎。

          二、尋找被市場忽略的機會

          最成功的投資家不是在強者如林的競爭中擊敗對手,而是善于尋找被市場忽略的機會。正如索羅斯所說"大機會存在于消沉板塊中的消沉品種之中。"80年代末,投資市場低迷,僅有的幾家股票按面值打折,三年期債券已過了一年半,還有人以面值7折出售,不出三年風云翻轉,股市在1991-1992年出現幾十倍爆炸性行情。至于債券,如今5年期品種雖然僅3%的收益率也仍舊一搶而光。此外,1994年初的國債期貨,1996年的股票市場,1999年的網絡股行情,都是從大熊之中否極泰來走向大牛,至于收藏品市場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大機會往往具有三個特征:其一,基數小,具有可持續成長性;其二,含金量高,但未被人重視;其三,宏觀氛圍已構成(如政策向好,經濟基本面樂觀等)。例如:1990年深發展銀行的股票(基數小),以面值可以買下(含金量高),這12年來你不但享受了國民經濟高速成長的碩果,更重要的是享受了后來人對美好前景的預期,因而有了上千倍回報。1994年初國債期貨著名品種327的時價不到120元,至1994年底已達130多元,國債期貨由于采取保證金交易方式可放大40倍,因此每漲2.5元收益就可翻一倍,兩年半的時間里,你有22元即8倍多的上升空間(到期兌142元),但是這么顯而易見的大機會在1994年初居然無人識。

          當今的證券投資市場已匯聚了全國乃至世界精英,盤中任何一個突發事件,大家立刻想得明明白白,市場給你把握機會的時間可能不過一兩分鐘。顯然,在證券市場里,能被大眾忽略的機會越來越少。那么,到哪里尋找大機會呢?筆者積收藏品市場二十年的風雨,證券市場十二年之寒暑,相信金銀幣存在著巨大的被市場忽略的機會。這個市場不是目前的金銀幣市場而是整個大中華圈這個大市場,不僅是金銀幣圈的市場,而是一個多元投資的"大市場"。之所以它被"大市場"忽略,是由于早期發行體系以對國外為主,近兩年雖調整方向,但因為發行量少、媒體介紹不多、營銷網點貧乏(全國才56個),故而知之者少。由于金銀幣基數小、含金量高、未被人重視、收藏與禮品需求大、宏觀經濟氛圍好,不僅市場前景樂觀,而且由于面對群體巨大,具有爆炸性發展空間,因此,當廣大精英尚未介入時,當大眾尚未想明白時,金銀幣市場存在著被投資市場忽略的大機會。

          三、金銀幣前景分析

          1、國民經濟大背景
          20年來國民經濟大發展,國民生活水平平均翻兩翻,居民儲蓄增長迅速,僅近幾年就從四萬億達八萬億,"十六大"目標是20年再翻兩翻,前景可期,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外部資金環境。同時,藝術品市場長期向好展示了收藏品的魅力。證券市場大發展,廣泛教育了國民,投資大眾有了多元投資理念,不僅投資實業也投資股票、投資收藏品,這就是投資熱。有了理念,只要有機會,場外資金隨時都可以介入。

          2、國際經濟影響
          20年來,全球經濟一路向好,黃金、白銀以對稱方式一路走熊。時至今日,歐美各國經濟衰退明顯,世界上巨大的游資在經濟走軟情況下,將尋求多元保值增值機會,外資進入中國盡管不一定直接投資收藏品市場,卻有助于中國經濟,因而可間接支持金銀幣市場的發展。黃金走強亦暗示了金銀幣的發展空間。

          3、政策支持
          中國金幣總公司連年支持國內金銀幣市場發展,加大改革力度,加強宣傳,出版金幣雜志,成立專業網站,并支持辦起了專業報紙。加速規范運作、放開經營等等。政策支持這在中國是干任何事不可或缺的要素。

          4、龍頭示范
          1998年虎年以來,彩金《虎》自430多元已攀至5000元大關,成了十倍大黑馬。繼而《梅蘭芳》以2600元盤升至2萬余元,并拉動了一批彩金彩銀幣,市場發出了主攻方向,而且龍頭示范正在向其它品種擴散。"給我一分關注,還你十倍財富",掙錢效應正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收藏者與投資者。

          5、后市展望
          有了很好的經濟氛圍,又有一個良好的政策扶持,還有龍頭示范,金銀幣的樂觀前景令人深信不疑,但是行情到底能夠走多遠,人們心中沒底,投資市場有個奇特現象,不漲則已,一漲十倍。下面以例說明:
          例一:郵幣
          1984-1985:郵票市場上演生肖票行情,升幅在10倍以上。
          1987-1988:文革、老紀特爆炸性復蘇,升幅達10倍。
          1990-1991:郵資封、片異軍突起狂漲30倍,小型張、版票升幅10倍。
          1993-1994:流通紀念幣逆勢而起,出現10倍升幅。
          1996-1997:郵市高潮再現,小型張平均升幅8倍以上。郵資封片平均升幅超過20倍。電話磁卡風起云涌,試機卡自50元起最高達13000元,豬卡由40元(面值八折)達2000元,單枚卡全部漲了10 倍。
          例二:再看其它雜類
          1980年長春炒君子蘭,單株由幾百元升至幾千元。
          1982年天津波絲貓被寵愛有加,身價10倍。
          1995年京叭狗名噪一時,一年上漲10倍。
          1996年北京鸚鵡一日顯貴,飚升10倍。
          盡管人們對上述現象褒貶不一,但它的確給敢為人先者很多機會,即使是政府首肯,大家公認的投資主體證券市場也存在類似的現象。
          1990-1992:滬深股市全面啟動,升幅10倍以上。
          1994年國債期貨亦有10倍以上的機會。
          1996-1997在績優是永恒的主題與科技是股市發動機理念作用下,10倍黑馬漫山遍野。
          1999-2000年網絡股一網打盡天下,出現多只10倍野牛股。
          我們總結以往10倍行情的規律,有一個重要啟示就是"每一輪行情都是由未曾啟動的板塊帶動,每一次啟動都伴隨著新領域的價值發現。每個第一次投資價值的開采都導致了投機價值的挖掘"。
          郵市在近20年牛市中給了首批入市者千倍大回報,股市也向首批投資人贈送了幾百倍的大禮包。在新世紀初面對多元投資市場,金銀幣難道不是一個有待于價值發現的板塊嗎?綜上所述,您在過去的郵市、股市中無論是與好運失之交臂,還是豐盈滿缽,金銀幣都將是另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筆者斷言,抓住金銀幣,命運將會與您第二次握手!

        作者:張旭東,寫于2005年

        整理自中國集幣在線幣市大家談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