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一套流通硬幣(硬分幣)的收藏與投資
在流通人民幣大系中,有一個版塊已經發行和流通了半個多世紀,是共和國歷史上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錢幣,那就是第二套人民幣硬幣,藏界也叫第一套流通硬幣、流通硬分幣。硬分幣自1957年12月開始發行,截止目前為止已發行的流通硬分幣中,無論是公開發行流通的,或者不公開發行而裝幀的,共分為平版、凸版、混合版三種類型的版別,平版大類下含有565分大星版(后鑄版)子版別一種,總計共有105種年版號,118種版別(見筆者文章《第一套流通硬幣(硬分幣)版別分類與大系研究》,2012年1月《錢幣報》,第二期[1])。
關于現代流通硬幣的版別,因原模的設計、雕刻等的區別導致壓印的硬幣具有圖文、重量、大小、厚薄等的根本區別,或者因材質的顯著不同而鑄造的硬幣,稱之為不同版別;而因工作模的工差(如筆畫粗、細)、鑄造工藝(如背逆幣,深、淺打,圓、直齒)、生產質量(精鑄、初鑄、末打、殘次幣等)等因素導致壓印的硬幣出現的非根本的差異稱之為趣味幣。版別的區別是根本的、固定的和批量可重復的,而且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趣味幣的區別是非根本的或者其產生是隨機的、偶然的,而且要么是區別不明顯不適宜作為不同版別品種對待,要么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消退而掩蓋于歷史長河之中。史上關于硬分幣版別的研究較少,筆者曾拜讀過柳忠良先生90年代早期專著《中國流通硬幣》,并受其啟發,后來多年一直致力于大量收集硬分幣的實物資料,潛心研究其版別分類與大系,于2010年前后歸納總結成文。對于筆者的版別研究,柳忠良先生也大多予以首肯(見柳先生《第二套人民幣硬幣的版別(上)》,2013年5月《錢幣報》,第九期),此文中柳先生認為硬分幣大版別的判定原則是:1、根據硬分幣上的不同年號確定不同版別,同一年號的硬分幣根據局部圖案的明顯不同確定不同版別;2、圖案微大或微小、局部圖案差異不大和文字筆畫粗細不一,不作為大版別;3、普制和精制的(鑄造質量)不同,不作為大版別;4、鑄造過程中產生的殘次品不作判定版別的依據。可見柳先生的觀點和筆者關于版別的定義和硬分幣版別的劃分是基本一致的,其“硬分幣版別的基本情況”一節中117種版別列表,和筆者列表相比較除了缺少565大星版之外,完全和筆者文章所列的《第一套流通硬116枚版別大系收藏表》(當時12年、13年1分未發行)重合。
(一)、第一套流通硬幣的版別大系
為了利于愛好者循序漸進地集藏硬分幣,筆者根據多年的學術研究和對收藏市場的分析,匯編了《第一套流通硬幣(硬分幣)118枚版別大系收藏表》供大家參考,表中不僅列出了至今所見所有硬分幣的發行年號、版別類型,也列出了各品種的珍稀程度。另外,由于一種年版號下只有一種版別的也為了區分真假幣和防止再有新版別被發現,也需列出其平版、凸版和混合版的基本版別分類;關于761月牙幣(圖11),雖分字撇和刀字橫接口處有一個規整美妙的月牙圖案,但實質為工作模磨損開裂或巧合原因所致缺損所致幣品表面出現的多肉,故應定為趣味幣,不算特殊版別幣:
《第一套流通硬幣118枚版別大系收藏表》
年版號 |
1 分 |
2 分 |
5 分 |
55 |
P ★★ |
/ |
P ★★ |
56 |
P ★★ |
P ★★ |
P 大星版★、
小星版★★ |
57 |
P ★★ |
/ |
P ★★ |
58 |
P ★★ |
/ |
/ |
59 |
P ★★ |
P ★★ |
/ |
60 |
/ |
P ★★ |
/ |
61 |
P ★★ |
P ★★ |
/ |
62 |
/ |
P ★★ |
/ |
63 |
P ★★ |
P ★★ |
/ |
64 |
P |
P |
/ |
71 |
P |
/ |
/ |
72 |
H ★ |
/ |
/ |
73 |
P |
/ |
/ |
74 |
T |
P |
T |
75 |
P |
P |
/ |
76 |
T |
P |
T |
77 |
P |
P |
/ |
78 |
H ★ |
P |
/ |
79 |
P
T ★★★★★ |
P |
T ★★★★★ |
80 |
P ★★★★
T |
P ★★★★ |
P ★★★★ |
81 |
P ★★★★★
T ★★★★ |
P
T ★★★★ |
P ★★★★★
T ★★★★ |
82 |
P
T |
P
T ★★★★ |
T |
83 |
T |
P
T ★ |
P
T ★★★★ |
84 |
P ★★★★★
T |
P
T ★★★★★ |
P ★★★★★
T |
85 |
P |
P |
P |
86 |
P |
P |
P |
87 |
P |
P |
P |
88 |
/ |
P |
P |
89 |
/ |
P |
P |
90 |
/ |
P |
P |
91 |
P |
P |
P |
92 |
P ★★★ |
P ★★★ |
P |
93-96 |
T ★★★ |
P ★★★ |
P ★★★ |
97-99 |
T ★★★ |
P ★★★ |
P ★★★ |
2000 |
T |
P ★★★ |
P ★★★ |
05-13 |
P |
/ |
/ |
總結 |
49種(P31、T16、H2) |
38種(P34、 T4) |
31種(P24、 T7) |
王美忠(奉天收藏)2010年8月10日制表
【備注】:標注★者為該版別分幣的稀有程度,★號越多,越珍稀, “/”者“未發行”。“P”為平版,“T”凸版,“H”為混和版 (下同),565平版大版別之下又額外包括一種特殊大星版子版別幣。
【硬分幣版別定義】:
1、平版(P):平版硬分幣主要是沈陽造幣廠刻模和鑄造的,其主要的版別特征是:①、背面左右麥穗從下面數第二個麥芒尖部與飄帶的結合部是平行的;②、“分”字的刀字部的勾是平滑的圓弧勾;③、分字刀里的撇和刀的橫大多是平行粘合的;④、正面人字的人字頭是平的,沒有頓筆;這種最常見的版別特征就是“平”,因此可用“平版”概括其特征。
2、凸版(T):凸版硬分幣主要是上海造幣廠刻模和鑄造的,其主要的版別特征是:① 、分幣背面左右麥穗從下面數第二個麥芒尖部與飄帶的結合部特征是麥芒尖部穿過飄帶而“凸”出在飄帶之上;② 、分字的刀字部的勾是“凸”起的拐角勾;③ 、分字刀里的撇和刀的橫是部分分離的或者分開較平版明顯,撇的奈筆“凸”出而游離;④ 、正面人字的人字頭有頓筆,也是“凸”出的;總之,這種第二種常見的版別的特征就是“凸”,因此可以用“凸版”概括其特征。
3、混合版(H):是過渡時期鑄造的最少見的版別,目前只發現72-1和78-1具有此特征,即混合了“平版”和“凸版”的特征,主要特征是:麥芒和飄帶是平行的,而分字的勾是凸起的拐角勾。其它細微區別也不再贅述。這種罕見版別可用“混合版”概括其特征。
(二)、第一套流通硬幣收藏難易分級表
根據筆者多年的收藏經驗和對收藏市場的分析,為了更清晰的給愛好者一個收藏層次的概念,筆者匯編出硬分幣各品種收藏難易分級表,供大家對比參考:
《第一套流通硬幣收藏難易分級表》
一、 Ⅰ級(★★★★★):硬分幣“七大珍”
(未公開發行進入流通,發行量3000-1萬,存世量珍罕,均僅發現裝幀于79-84早期套裝《中國硬幣》中,現單枚市場參考價:3000-7000;見圖1到圖7之左側圖,右側是同年版號公開進入流通的版別)
1分: 79(T) 2分: 84 (T) 5分: 79(T)
81(P) 81(P)
84(P) 84(P)
二、 Ⅱ級(★★★★):硬分幣“八小珍”
(未公開發行進入流通,發行量1-8萬,存世量珍稀,均僅發現裝幀于79-84早期套裝《中國硬幣》中,現單枚市場參考價:1500-5000)
1分: 80(P) 2分: 80 (P) 5分: 80(P)
81(T) 81 (T) 81(T)
82 (T) 83(T)
三、 Ⅲ級(★★★級):硬分幣“25枚小天王”
(未公開發行進入流通,發行量8-32萬,存世量稀少,均僅發現裝幀于92-2000年后期套裝《中國硬幣》中,現單枚市場參考價:60-600)
1分: 92-99年8枚 2分: 92-2000年9枚 5分: 93-2000年8枚
四、 Ⅳ級(★★級):硬分幣“16小龍”
(公開發行進入流通,發行量上億,但存世量較少,普品單枚參考價:5-100元;79年以前的早期幣的卷光全品相市場少見,單枚市場參考價:200-8000元根據市場供求波動)
1分: 55、56、57、58、59、61、63年
2分: 56、59、60、61、62、63年
5分: 55、56(小星版)、57年
五、 Ⅴ級(★級):硬分幣“5小俠”
(公開發行進入流通,除了565大星、832凸版和821平版發行量相對較少外,發行量巨大,但由于版別特殊,其中721和781是唯一的平凸混合版,821,832是唯一平版、凸版兩個版別正式進入領域流通的分幣,所以收藏價值較大,參考價:10-800元,其中以721全品和832凸版全品較為稀少)
1分: 721(H)、781(H)、821(P);
2分: 832(T);
5分: 565(大星)
六、 Ⅵ級(普通級):其它普通年號的分幣
(公開發行進入流通,發行量巨大,79年以前的早期幣有收藏價值,80年以后的后期幣只有卷光幣有收藏價值,參考價:0.5-50元)
【備注】:王美忠(奉天收藏)于2009年8制表,市場價格為目前參考價
(三)、第一套流通硬幣收藏水平的分級
由于流通硬幣呈樣和樣幣一般不列為流通硬幣收藏的正宗序列之內,我們先把這兩類硬幣藏品排除在外。另外,由于公開進入流通的硬分幣各年號中,僅有565大星版、821平版、832凸版是特殊的,此年號有兩種版別,但集藏均較為容易,所以根據現在收藏市場發展實際,收藏水平分級中每一水平級別均包括這三枚特殊版別幣,即在原有年版號數目上增加三種。結合目前收藏實踐和發展狀況,以及硬分幣各品種、各板塊的收藏地位和價值,流通硬分幣收藏水平可劃分為以下五級:
1.入門水平(公開流通幣水平)—硬分幣78枚年號小全套
即收集完全部公開發行進入流通的硬分幣的收藏水平。此版塊包括所有公開發行進入流通的硬分幣,總計75個年版號,78種版別,收集全這部分分幣即視為入門級收藏水平。硬分幣78枚年號小全套包括三部分:一是1955年到1992年正常發行進入流通的早中期分幣61種年版號,二是2000年后到2013年限量鑄造部分地區公開流通的14枚后期年版號的1分,三是特殊版別板塊,發行量相對較少的565大星版(后鑄版)、821平版、832凸版三種分幣(見圖8、圖9、圖10之左側幣,右側是普通版別幣);流通硬幣愛好者,一般經過較短時間即可集全。初學者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些流通分幣里,稍有難度的是571,551,832凸版,565大星版四種,前兩者目前市場不僅有重鑄高仿幣,而且有改刻幣,收集時一定注意;其他都比較容易在流通品中找到,2000-2013年1分在錢幣收藏市場價格很低廉即可收到。這層級水平的人群很大,全國估計有幾十萬人以上。
2.初級水平(“25枚小天王”水平)——硬分幣103枚年號中全套
即進一步收集全“25枚小天王”水平。在入門水平收集全78枚年號小全套基礎上,愛好者進一步需收集全人民銀行限量發行、未公開進入流通的“25枚小天王”分幣,這些分幣發行量在20到30萬枚之間,在流通硬分幣所有版塊中,屬于第三大類瓶頸品種。“25枚小天王”分幣全部裝幀在1991-2000年人行發行的后期《中國硬幣》套裝中,目前全套后期套裝幣價位在4000左右,折合到小天王分幣平均一枚才50元,價格還很低,愛好者應盡早集全。需要提示給大家的是,大家收集時最好購買原包裝91-2000年后期《中國硬幣》套裝,目前市場來看除了個別不法幣商對92年普制套裝幣以921、922重鑄高仿幣偷梁換柱之外,其他套裝幣未見贗品;在收藏市場所見的散幣“25枚小天王”大多是重鑄版假幣,市場上常見重鑄版假幣主要是921、922、93-96,對初學者殺傷力很大。達到初級水平的分幣愛好者估計在幾萬人到十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