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淺議人民幣冠字號碼的概況與作用(一) |
發布日期:14-01-15 09:29: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耿貴文 |
摘要:在我國發行的五套人民幣紙幣中,冠字按照所使用的字母分為羅馬數字、漢語拼音字母和兩個漢語拼音字母中間夾一個阿拉伯數字三種形式,號碼則分為無號、6位、7位、8位四種情況。冠字號碼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人民幣的印制、發行、管理和反假防偽以及收藏這三個方面。本文對每套人民幣紙幣冠字號碼的表現形式和冠字號碼在上述三個方面的作用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 關鍵詞:人民幣 冠字 號碼 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的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唯一法定貨幣。對于每一張人民幣紙幣,一般情況下在票券的不同位置都有一行阿拉伯數字,數字的前面有兩到三個字母。其中的字母部分叫作人民幣的冠字,它表示該枚紙幣的印刷批次;阿拉伯數字部分叫作人民幣的號碼,它表示該枚紙幣在同冠字批次中的排列順序。冠字和號碼是人民幣紙幣不可或缺的兩個基本要素。 一、 人民幣冠字號碼概況① 從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并于當天開始發行第一套人民幣到現在,我國共發行了五套人民幣。從冠字號碼來說,冠字共有三種形式,即以羅馬數字組成冠字(第一、二、三套人民幣),以兩個漢語拼音字母組成冠字(第四、五套人民幣),以兩個漢語拼音字母中間夾一個阿拉伯數字組成冠字(第四、五套人民幣)。對于這后一種冠字形式,人們習慣上將其稱之為“夾數字冠”、“夾心冠”、“三字冠”簡稱“三冠”等。筆者認為“夾數字冠”的叫法較為貼切。號碼則有無號、6位、7位、8位四種情況。各套人民幣的冠字號碼概況如下: 第一套人民幣 第一套人民幣只有紙幣而沒有硬幣。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共12種面額62種不同的版別。冠字均由三個羅馬數字組成,號碼則分為無號、6位、7位、8位四種情況。冠字和號碼位于票券正面上方且呈左右分離狀態。左邊冠字右邊號碼的有59種;左邊號碼右邊冠字的有2種,分別為○1“壹仟元”(雙馬耕地圖),年號為“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印”而背面無公元紀年標志(第一套人民幣中無公元紀年的只有三種,另兩種為“貳拾元”萬壽山藍色圖和“貳拾元”萬壽山咖啡色圖)。○2“壹仟元”(運煤與耕田圖),年號為“一九四九年印”,背面為“1949”;左右兩端只有冠字而沒有號碼的只有一種,即“壹元”(工人和農民圖),票券正面上方左右兩側均為〈ⅠⅡⅢ〉(此壹元只有這一種冠字),年號為“中華民國三十七年”,背面為“1948”。這是第一套人民幣中唯一的無編號券,是由于當時設計不足而造成的。在第一套人民幣有號碼的61種票券中,6位號碼的有12種,7位號碼的有26種,8位號碼的有23種。 第二套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紙幣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共11種面額19種不同的版別。冠字由三個或兩個羅馬數字組成。其中,二字冠的只有1981年7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重新發行的1953年版的1分無號紙分幣,其余18種票券均為三字冠(包括一枚三字冠的1分無號紙分幣)。號碼則分為有號和無號兩類。有號的有15種且均為7位橫號碼,無號的有4種(1分2種,2分、5分各1種)。冠字和號碼均在票券的正面且呈連接狀態。分幣的冠字號碼在票券正面右上方,角券的冠字號碼在正面左上方,元券的冠字號碼在正面圖案的下邊緣外,兩組相同冠號平行分列在票券下邊左右兩側。 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紙幣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共7種面額24種不同的版別。冠字由三個或兩個羅馬數字組成。冠字號碼只有三字冠七位號碼和二字冠八位號碼兩類且冠字與號碼呈連接狀態。其中,三字冠七位號碼的有17種,二字冠八位號碼的有7種。從印制發行順序上來說,三字冠在前,二字冠在后。冠字和號碼有23種在票券的正面,只有1960年版的棗紅1角的冠字號碼在票券背面圖案的下邊緣外中偏左的位置。這是新中國流通紙幣發行史上唯一一枚冠字號碼出現在票券背面的紙幣。而對于冠字號碼出現在票券正面的情況,其位置并沒有固定的格式和規律,除棗紅1角外,其余角券的冠字號碼在正面圖案下邊緣外中偏左的位置,1元、2元在正面右中部,5元在正面左中部,而10元則在正面右中部偏下的位置。 第四套人民幣 第四套人民幣紙幣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共9種面額16種不同的版別。冠字由兩個漢語拼音字母或兩個漢語拼音字母中間夾一個阿拉伯數字所組成。其中除了1980年版的1角和5角外,其它14個品種均為二字冠八位橫號碼。而這兩個券種又分別存在早期為二字冠和后期為夾數字冠兩種情況。冠字號碼均在票券正面且呈連接狀態,角券的冠字號碼在正面圖案內部下邊緣的中偏左位置,1元、2元、5元、10元的冠字號碼在正面圖案內部下邊緣的中偏右位置,50元和100元的冠字號碼在正面右端中偏下的位置。第四套人民幣的冠字由前三套的羅馬數字改為漢語拼音字母,一方面是為了使人民幣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由于漢語拼音字母很接近英文字母,而現在印制設備的各種標志、號碼均為英文字母,因此這同時也是印制工藝的需要。 第五套人民幣 第五套人民幣分為99版和05版兩種。 99版從1999年10月1日開始發行,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共6種面額。針對不同的券種,其冠字號碼可分為三種情況:1元早期為二字冠八位橫號碼,晚期為夾數字冠七位橫號碼;5元、10元、20元為二字冠八位橫號碼;50元、100元為二字冠八位橫豎雙號碼,其中的橫號碼均位于票券正面左下端水印圖案與白水印面額數字之間,豎號碼均位于票券正面右端圖案的內邊緣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