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賞完第一組的朝天宮和赤嵌樓紀念幣給我們帶來的建筑之美后,再來看第二組以鵝鑾鼻和日月潭為主圖案的紀念幣,給我們奉獻的自然景觀之美。還是從我們熟知的日月潭入手吧,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在清朝時即被選為臺灣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別一洞天”之稱。潭中有個名為拉魯島的小島,以此島為界,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似月鉤,日月潭因此而得名。看著紀念幣上日月潭的圖案,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湖水在青山蔥翠的倒映下,顯得更加碧綠,湖水由群山環抱著,湖中有天然小島浮現,圓若明珠,完全是一派“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奇美景觀。難怪清人曾作霖曾用“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的詩句來贊美日月潭。而關于日月潭的各種美好傳說,更是給它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令人心馳神往。
接著看鵝鑾鼻紀念幣,對于鵝鑾鼻我們也許會感到有點陌生,它位于臺灣島的最南端,地處中央山脈盡頭的臺地,尖端挺伸海外形成半島,三面臨海,一面背山,是太平洋、巴士海峽和臺灣海峽的分界處,南部海上輪船來往必經此地,其重要性猶如非洲的好望角。它的得名據說是因為這里北接恒春丘陵,銜山環海,突出如鼻,故名“鵝鑾鼻”。另外這里還有一座大燈塔,因其歷史悠久、光力強大,被譽為“東亞之光”。我們從紀念幣的圖案上來觀賞鵝鑾鼻的美景,依然會被它特有的熱帶海島風情所深深吸引。只見在2棵椰樹的點綴下,鵝鑾鼻燈塔屹立在島上,宛如一個忠誠的士兵守衛著自己的家園,不遠處行駛著的船舶,在它的指引下安全通過海峽,一幅和諧、安寧的景象。

最后,是第三組的敬字亭紀念幣,敬字亭亦稱“惜字亭”、“圣跡亭”、“敬圣亭”、“字紙亭”。由于古時,人們對文字充滿敬意,寫過字的紙不得隨意毀棄,必須以火將之送上天界,便有了焚燒字紙的敬字亭。目前,龍潭圣跡亭是臺灣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好的敬字亭,紀念圖案上的敬字亭應該就是這座。只見幣上的敬字亭亭座呈八角形,依稀可見實體建筑上印有的麒麟及白鶴圖案;亭座之上為四角形的焚爐,再上呈八角形,亭身雕工細致,外形古樸而典雅。整體上看,亭身完整,門樓、臺階、護坡等清晰可見,與亭園四周蒼勁的老松相互輝映,更顯深遠的意境。

中國寶島臺灣流通紀念幣的發行,以貨幣這種特殊形式,將兩岸人民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為促進和增強兩岸人民間的友好團結起到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我想,這也應該是發行該套流通紀念幣的現實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