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中國金幣網內金銀紀念幣圖錄里面,阿爾法好像只有文學及藝術系列這個大類板塊還屬于空白,可能阿爾法對文學及藝術這種相對較有深層次的文化底蘊東西,怕分析不夠徹底,所以將其放置最后來進行板塊梳理。
以時間的順序開始整理這個板塊,1993年開始發行了中國古代名畫系列、1994年發行中國近代名畫系列、1995年發行中國古典文學系列、1999年發行中國京劇藝術系列。對于這些系列,阿爾法會進行各細分系列進行列出觀點看法。
對于文學及藝術系列金銀幣,阿爾法的看法:
1、從93年發行名畫系列發行來看,93、94年央行在發行文學及藝術系列金銀幣時沒有考慮投資集藏者對系列的追求,在95年之后開始以四大名著為主題開始發行金銀紀念幣,每個題材3組,系列性較強。
2、1995年發行的中國近代名畫金銀幣是一款極其特殊形狀的金銀幣,因為這是截止目前為止第一款十二邊形的金銀幣。
3、文學及藝術系列金銀幣龍頭效應較為明顯;1999年發行的中國京劇藝術彩色金銀紀念幣1/2oz的貴妃醉酒現售價差不多已達到4萬元,已超過投資幣1/2oz金幣大致,溢價大致在950%。
對于這套四大名著金銀幣的設計,阿爾法有話說:
1、發行三國演義之后,并沒有著急直接發其他三部名著主題,其直接原因是市場反應不是特別好,而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發行幣面上的主題太少,將3組三國演義看做一個小系列,在這個系列中,金幣面主題只有三個—桃園三結義、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其他的幣面主要是以人物刻畫為主。這種設計其實并不能滿足投資集藏者的需求,因為在整個文獻著作中,每個人物的刻畫的意義在于他們所代表的權勢、利益,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他們的代表性事件的雕刻。例如: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這樣不僅僅形象刻畫了事件,同時可以對幣面上人物形象進行栩栩如生的刻畫,一舉兩得。
2、在紅樓夢這3組金銀紀念幣,打破傳統金銀紀念幣的一塵不變的幣面設計,這套紅樓夢使用了彩色作為金銀紀念幣的主題色,而且在幣種的形狀上選擇了扇形、八邊形。在八邊形銀幣紀念幣主題選擇上選擇了金陵十二釵—李紈之子、探春結社、迎春吟詩、黛玉葬花、熙鳳弄釵、惜春作畫、元春歸省、寶釵撲蝶、妙玉品茗、巧姐紡織、湘云游園、可卿梳妝。在金幣的主題選擇上,2000年是寶玉賦詩,2003年是黛玉奪魁,而2002年是湘云醉眠,寶玉和黛玉是整個文獻的核心主人翁,而2002年使用湘云這一個角色感覺不是特別妥當。
3、相對于三國演義和紅樓夢,西游記和水滸傳在幣面設計相對較為清晰,主題較為凸顯,邏輯線也很清晰。只是在2003年紅樓夢和西游記連續發行,這是在現代紀念金銀幣中少有,一個主題,一年發了兩次。
計劃今年9月份將要發行中國戲曲藝術(黃梅戲)金銀幣是央行首次發行除京劇以外的純戲曲題材金銀幣,具有特殊意義。代表國家對弘揚中國戲曲文化和藝術的重視程度,也有了更全面的大局觀。黃梅戲作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應該享有通過國家法定貨幣加以銘記的榮譽。對于新出黃梅戲品種,雖然不是大藝術系列的龍頭,但是可劃分為黃梅戲小系列的龍頭,所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