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時代特色的晉察冀邊區紙幣 |
發布日期:09-10-25 08:23: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 |
建國前,我黨創建的十多個根據地組建了數十個銀行,發行本區域紙幣。華北、西北根據地發行的紙幣稱邊幣,華中根據地發行的紙幣稱抗幣,華南各游擊區域內發行的稱代用幣。這些紅色紙幣對各自區域內工農業生產,活躍經濟生活,穩定金融秩序,促進貿易往來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晉察冀邊區是中國共產黨開創的第一個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地域轄山西、河北、原察哈爾省、內蒙部分、原熱河省、遼寧省西部以及山東德州等,人口3000萬。晉察冀邊區銀行是我黨抗日戰爭期間成立最早的銀行,1938年3月20日在山西五臺梁石嘴嶺營業后相繼易址于河北阜平、張家口等地。晉察冀邊區貨幣均為紙質共有15種面額,版別有58種。幣圖基本以戰時農耕、田園鄉村風光、名勝、建筑物為主,發行年代從1938年至1947年。其中珍稀版別是1938年1元馬耕田、5元塔橋圖、1944年500元牛耕田、1000元插秧圖等,現在已經很難收集到。1938年牌坊版1元票面、幣面牌坊上隱約可見獨立、自由、抗戰建國、幸福等字樣,時代背景鮮明。 如今,晉察冀邊區票遺存并不多,其已成為時下紅色收藏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