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通寶銀質(zhì)花錢——昔日銀樓繁榮的見證

        16-11-25 14:46:54 中國集幣在線 發(fā)表評論

          古往今來,“太平”兩字,一直是家喻戶曉的吉祥語,它指社會穩(wěn)定,安寧,人民安居樂業(yè)。歷朝歷代的老百姓們,一直都渴望著太平盛世,這是發(fā)自內(nèi)心最質(zhì)樸的期盼。

                在我國,幾乎每個朝代都鑄造過“太平錢”,有些系官鑄行用錢,有些系民間帶有太平字樣的花錢。

               例如北宋太宗皇帝,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鑄造過太平通寶,該錢分銅錢和鐵錢,且鑄期不短。此外,南宋高宗建炎年間的李婆備起義軍,遼圣宗太平年間,明朝孝宗弘治年間的大理國,清代天地會和小刀會起義軍等,都鑄造過太平通寶。而歷代鑄造的太平通寶花錢,往往大小不一,數(shù)量品種之多,更是不勝枚舉。

               本人藏有一枚銀質(zhì)太平通寶花錢(圖1),是祖?zhèn)飨聛淼模撳X直徑29.6毫米,穿徑4.5毫米,緣寬5毫米,厚1.04毫米,重6.37克,含銀純度較高,手感溫潤。其制作工整,面背均有刻花,錢文“太平通寶”四字為楷書直讀,筆法流暢,其中寶字為簡寫漢字,背穿左右分別刻有滿文“寶慶”二字,而在錢背左側邊輪處,竟然發(fā)現(xiàn)刻有漢文寶慶兩字,可見是造錢時的戳記。根據(jù)此枚花錢的文字與風格判斷,其應該是清末民初時期的產(chǎn)物。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此錢屬花錢中的“吉語錢”,這“太平通寶”的稱謂,反映出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錢幣上的強大滲透力。我們從該錢的制作工藝上看,其并非翻沙鑄造,而是用銀片打制,然后手工雕刻而成的。該錢雕工精湛,錢面穿孔四角上方分別刻有梅、蘭、竹、菊四種花樣造型,構圖細致,而在錢背穿孔上下,各刻著三片吉祥樹葉。整枚錢幣給人清新雅致的感受,散發(fā)著藝術氣息,頗上檔次,不像是小作坊的產(chǎn)品。

                那么,這枚錢究竟是何時何處制造,又怎么會有“寶慶”字樣的戳記呢?本人查閱了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寶慶兩字并非錢局名稱,而是清初民國時南京城里較為有名的一家銀樓名號,此錢應該是該銀樓雕刻的一枚花錢,當作銀器出售,其可作為買主隨身佩戴的平安信物,或是造屋奠基、鎮(zhèn)宅、避兇、祈福等用途。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銀樓,是指舊時生產(chǎn)金銀首飾器皿并從事交易的商店。由于白銀在中國古代,一直擔當著重要的貨幣流通角色,故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白銀,早在唐代就有銀匠,之后便方興未艾,到了清末民初時期,在中國一些大城市里,銀樓更是蓬勃發(fā)展,涌現(xiàn)出不少有名的銀樓,諸如上海的鳳祥、楊慶和、裘天寶、方九霞、寶成、南京的寶慶,揚州的元豐永,天寶,杭州的信源,義源,乾源等等。“銀樓”的產(chǎn)品,品類繁多,往往成為時髦女子或社會名流的愛物。

               1945年以后,市場逐漸蕭條,許多銀樓先后關門歇業(yè)。如今,各家銀樓當年制造的金銀首飾、器物以及各式花錢,歷經(jīng)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歲月洗禮,如今已越來越具有收藏價值與歷史價值。近年來,隨著金銀古玩收藏品行情出現(xiàn)恢復性上漲,這些銀樓制造的特色藏品,很可能將會成為拍場上的焦點,從而被更多的泉藏家們關注和喜愛。

                雖然,銀樓所制造的各種花錢,數(shù)量不少,但要尋覓出完全相同的兩枚花錢,卻絕非易事。這枚太平通寶,作為當時較為有名的南京寶慶銀樓的產(chǎn)品,如今已很少見,揣摩著它,仿佛舊時南京城的宏偉,秦淮河的艷麗,市井巷陌的風情,都歷歷浮現(xiàn)在眼前。它既寓意吉祥,可作為精美的平安符,又可謂是銀樓昔日奢靡繁華的一個實物見證,值得我們?nèi)ブ匾暋?/P>

        作者:吳宗鍵

        來源:《中國錢幣界》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

        http://www.ccbczpx.com/News/qbdjbd/151524106.html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