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自1979年發行第一套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以來,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它在一次次的嘗試與自我突破中,收獲了在設計和工藝上的獨特風格,這些都成為了“中國金幣”品牌含量里不可或缺的成分。中國金幣能有自身獨特的品牌形象與口碑,是與這些嘗試與突破緊密相聯的。因此,在這三十余年的歷史中,無論這些嘗試與突破是否真正成功了,是否完全獲得了大眾口碑,都已經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探索,在追求,因此,中國金幣品牌將因這些“不安分”的因子而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從誕生之日起,便與紀念幣工藝的變革與創新結下了不解之緣。鏡面、噴砂、反噴砂、彩色移印技術、仿古工藝、鍍金技術、全息幻彩技術等等,都給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帶來了別開生面的變化,為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的收藏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集藏體驗,也彰顯了中國鑄幣工藝的國際水準。它們都是中國造幣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不得不提的彩色移印工藝】
為什么一定要提彩色移印工藝呢?這得追究到彩色移印工藝對于紀念幣審美的顛覆性了。就像彩色電視對于黑白電視的快刀斬亂麻式的代替一樣,不僅是色彩的醒目,更多的是彩色的表達層次更能貼近大眾審美的心理。當然,彩色紀念幣的誕生并不是為了來取代本色紀念幣的,它的出現就像熊貓幣的“凹刻”手法的出現一樣,是為了來豐富這個群體的,為了來豐富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的藝術效果的。我認為,這是我們面對紀念幣里的新工藝時,首先要擺正的觀念。因此,對于彩色工藝剛開始運用時出現的一些不理想情況,我能是不是也可以有較大的寬容度。我們應該容許新生事物有一段成長的過程。而事實上這段成長過程中的作品,從另一個角度講,它們也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們見證了一段特殊的日子。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系列之紅樓夢彩色紀念幣,這一組紀念幣在彩色紀念幣里,屬于早期作品,其暈染嫌疑的彩色運用,頗受詬病。但事實上,該系列紀念幣并沒有收到冷落。因此,對于收藏而言,它的意義總是在于“藏”的角度。
彩色移印工藝,簡單說就是在錢幣幣面圖案上,對其局部或全部圖案進行浮雕著色,使幣面圖案以彩色形式展現,打破了中國現代貴金屬幣一直以來本色呈現的狀態。對于當時市場反應而言,這增加的一點點色彩,卻給市場帶來了革命性的沖擊與震撼,備受市場人士喜愛。正如許多人所說的,彩色幣馬上在2001—2004年造就了錢幣市場的波瀾壯闊。縱觀中國現代貴金屬幣,彩色幣以生肖幣、京劇系列、名著系列而著稱。彩色移印工藝的大熱不僅是提供了色彩的巨大沖擊,它的大熱緣于其自身的特殊使命。中國第一枚運用彩色移印工藝的紀念幣是1997年發行的“生肖虎年彩色金銀幣”,可謂是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發行史中的里程碑。其與本色展現的虎年紀念幣相比,不僅形象更加生動真實,也為紀念幣帶來了更為豐富的審美層次,更重要的是,它更容易獲得送禮人士的歡迎,這對于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的推廣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彩色移印工藝對于整個行業而言,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變革。
【彩色的大眾化因子必將打破紀念幣小眾化局限】
這一點我之前在一篇論述彩色工藝的文章里有比較詳細的論述。其實,這從人的日常喜好就很好理解,“我們都生活在色彩的世界里,我們熱愛色彩,沒有色彩的世界是冰冷的。色彩絢麗的事物也更能吸引人的眼光。這也就是為什么彩色紀念幣一經面世,便被蜂擁關注的心理基礎。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從相關數據及資料顯示,彩色紀念幣的受眾范圍更加寬泛,禮品屬性更加明顯。深究彩色紀念幣能快速俘獲大眾視野的原因,首先還是彩色紀念幣幣本色紀念幣的表現力更加活潑生動,也更加的真實。其次是彩色紀念幣在形式上,更容易與并不了解這個領域的人們達成迅速的溝通。彩色工藝是一種不需要解釋的工藝,而本色紀念幣的鏡面噴砂等工藝則是該領域極為專業的術語,從解釋層面就形成了一種隔膜。因此,彩色紀念幣絕對是絕大多數外行人介入這個領域的首選。最后,還有一個層面,是關于社交心理的。彩色紀念幣在送禮過程中會有更多的美好寓意,更過的吉祥喜慶成分!
這個論述,主要是從色彩的本質屬性、人們的接受心理、以及紀念幣作為一種必將大眾化收藏的產品發展趨勢這三個方面入手,相信這也是基于日常生活的一種解釋角度。中國金幣,作為一種以全民收藏為發展趨勢的產品,那么,它必須要有容納大眾化的產品因子。而彩色移印工藝的出現,便是這種“大眾化因子”的代表之一。
【彩色移印工藝不僅僅是色彩,它“因景而生”】
我們不是為了彩色而彩色,我們需要更新我們的視角,豐富我們的審美,創造別樣的風景。彩色移印工藝不僅帶來了色彩,也讓紀念幣題材多出了許多的姿色。我們看它們,就猶如看風景,是一次旅途的邂逅,是“因景而生”的喜愛。“因景而生”,是色彩對于題材的別樣詮釋,是主題召喚下的一次色彩之旅。
關于彩色工藝在世人眼里的成色,我們很難劃出個涇渭分明,他們一直在褒在貶,卻絲毫沒有影響彩色移印工藝的繼續勇往直前。它的絢爛多姿總是不經意地就征服了那些在貶的人,但也偶爾顛覆著那些在褒的人。事實,從全局一看,這只不過是他們各自的喜好在作怪。而這種喜好往往又與紀念幣的題材相關,與他們對題材的理解與期待有關。這種理解與期待因為其強大的個體性和情緒化特征,因此,才有了更重征服與顛覆。我只想說,新生的事物總有它的理由,且走且看,豈不更加快哉!
還是援引下之前寫的關于彩色工藝紀念幣的一些話吧!現在看看,是不是有了更加透徹的理解了呢?“有人認為彩色工藝的運用降低了紀念幣本該有的浮雕藝術的觀感。也有人認為,彩色工藝是在喧賓奪主,使紀念幣沒有了本色的沉穩。我們且不去論這些對錯與否。我們來看一下彩色工藝運用比較顯著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系列紀念幣。我們知道最先發行的《三國演義》是本色幣,后面依次是《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從這四套紀念幣,我們可以發現,本色的《三國演義》欣賞起來并沒有其他三套來得愉悅。而其他三套,我們細品之下,會發現《紅樓夢》一組是幣面人物與背景都采用了色彩,整體感覺畫面主次不是很明顯,畫面感也稍嫌太滿。而第二、第三組則只是幣面人物采用彩色,背景則以本色呈現,這樣的調整之下,整個幣面變得非常清新而有層次感。而這相較于后面的《西游記》、《水滸傳》,你又會發現《水滸傳》的色彩更加的明朗而有質感了,并且色彩在表現人物性格形象方面,那可是幫了大忙了!边@段話,今天看來,其實還是小家子氣了,僅僅是粗淺地比較了他們縱橫交錯的不同,并沒有從主題層面、審美層面的更新迭代來講述彩色移印工藝的真正價值。
今天,提出“因景而生”,正是想表達彩色在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誕生,不僅是為了色彩的絢麗,更重要的是為題材表達的需要,也是為中國金幣能夠有更多情感表達層次的需要,這對于實現大眾收藏是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的。
縱觀中國彩色系列紀念幣的發行歷史,我們不難看出:
一彩色移印工藝在運用上經歷過一系列的變化改進。我們先期的彩色運用并不怎樣成功,我們也尋求過國外造幣廠的委托加工,比如2005中國乙酉(雞)年1/10盎司彩金幣,正是委托瑞士F鑄造的。當然,這枚彩色雞年金幣的錯版幣如今早已價值不菲,2016年,在這枚紀念幣隱市十年后,再度現市,實在是艷壓群芳。透過這枚彩色金幣,我們也可一睹當時國外的彩色工藝水準;
二無可否認色彩的運用是根據表現題材的需要進行的,是緊貼主題而設計的色彩世界。其中,關于第一點,我們從中國四大名著系列紀念幣的彩色工藝效果和運用情況,以及前期部分委托瑞士加工的彩色紀念幣情況,都可以很清晰地獲得其中脈絡。而關于第二點,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們又不得不請出‘幣中名伶’——‘貴妃醉酒’。貴妃的一嗔一念,貴妃的一顰一笑,那醉中的癡怨,那一飲而盡的濃情落寞,沒有那驚世的一抹緋紅,沒有那多彩的華服,沒有那流轉眼眸,你又將如何再一次聆聽那婉轉的唱腔?”
作者:余味
來源:《中國錢幣界》18期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http://www.ccbczpx.com/news/BZGG/15292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