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旭
花錢的研究,十多年前幾乎是空白,由于大多不屬行用錢,故關注者甚少,列不登大雅之堂。由于近年的逐漸發掘,其藝術價值、經濟價值漸為人們所認識,故對其研究也就風生水起。其實,花錢這個名稱似乎和幸福一樣,難以被定義,按以前老一輩的觀點,認為把行用錢以外的都稱為花錢(現在很多人仍持此觀點),但我認為,花錢應該是大部分為不參與流通的民俗錢和少部分官鑄的紀念幣組成,例如康熙生辰錢丑福等,能說它不能參與流通嗎?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從古錢的流通史上看,花錢也一直和流通制錢相依相隨,其實,制作花錢和流通制錢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先有雕母,然后有子錢。但有所不同的是民間大部分雕母直接翻鑄,少了母錢這個工作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民間有一類手雕花錢但沒有達到雕母程度的,不在本篇討論范圍,長160毫米的長命富貴、當朝一品手雕刀花(圖1、圖2)。
其實流通錢歷代都存在官、私錢,花錢也不例外,如清代奉先殿所用的天下太平宮錢,往往民間也有仿錢鑄,因為無法用雕母直接鑄錢,只有拿子錢作母模,故顯得銅質差,且薄小而已。在清代宮錢中,和制錢一樣,代表著工藝最高成就者即雕母,制錢的雕母研究甚多,而花錢的雕母歷來關注度低,我個人認為花錢的官方雕母認定也和制錢雕母一樣,即銅質精良,文字穿口都和制錢一般,厚重且方圓特別標準,而民間由于技術力量的限制,所出產品自然難以達到國家官方水平。近來由于各方熱捧,花錢一路走高,但“花雕母”(暫名)由于認知問題,所處價位尚未能達到應有髙度,現羅列近年幾品以供欣賞:1.福壽康寧雕母背龍鳳宮錢,直徑60毫米(圖3)。2.存心忍耐(古泉園地拍品),直徑51.2毫米(圖4、圖5),民間雕母。3.元天上帝背八卦,直徑39毫米(圖6、圖7),廣東潮汕民間雕母。
來源:《中國錢幣界》12期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http://www.ccbczpx.com/news/BZGG/15292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