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今天是:
|
---|
“紅”色珍瓷世紀創燒錄
13世紀元世祖時期,釉里紅瓷創燒于元代。 釉里紅的最大特點是燒制難度大, 成品率極低。 它是以銅為著色劑, 在上面施一層釉, 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 所以名叫“釉里紅”。 15世紀明宣德時期,景德鎮龍缸窯生產出獨創的霽紅色瓷器,即“祭紅”。因創于宣德年,故也取名“宣燒”或霽紅,宣取其雨過天晴之霞霽之色。 18世紀清康熙時期,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督造御窯時出產的瓷器,尤其以仿制明代宣德寶石紅釉最為成功。人們習慣稱人為“郎窯紅”。郎窯紅有兩種,一種深紅,一種鮮紅。色澤鮮麗濃艷,不僅完全恢復了明代的祭紅,而且超過了祭紅。因像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法國人稱之為“牛血紅”。 21世紀共和國60年之際,中國景德鎮陶瓷協會百余位注冊設計專家歷經數年之久的潛心研究,進行了無數次的配方及燒窯實驗,終于在建國“甲子”前期創燒出了極其珍貴的“中華民族紅”珍瓷。 “中華民族紅”珍瓷創燒大事記 中國景德鎮以精湛的制瓷技藝著稱于世,在中國四大發明出現以前,它就已經通過貿易傳遍世界。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顏色,紅色珍瓷更是收藏家們追逐的目標,并且也深受世界各國朋友的青睞。 “中華民族紅”色釉研究早在2001年底立項,計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期推出,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紅”珍瓷的無限魅力。但是由于其胎土的配方、色釉的穩定性及色度的標準數值,都需要不斷地試驗與完善。因此,未能如期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推出。 2009年初夏,景德鎮陶瓷協會百余位注冊設計專家歷經數年之久的史料查詢和潛心研究,進行了無數次的配方及燒窯實驗,終于在建國“甲子”前期創燒出了極其珍貴的“中華民族紅”珍瓷,為共和國60華誕獻禮。 中國有句古語:“要想窮,就燒紅。”因傳統紅釉配方中不但添加銅元素,還添加稀有的金屬鉭元素燒制而成,金屬鉭是比黃金還貴的稀有金屬,由此可以斷言,“中華民族紅”珍瓷燒制成本比黃金還貴。 “中華民族紅”珍瓷在創燒過程中,燒紅對胎質的要求非常高,質差的胎土是燒不上紅色的。釉料中添加銅元素,銅紅慢慢滲入釉中,即能燒成高溫銅紅釉。銅紅釉對溫度要求較高,不到不成紅,過溫色即去色。由此可見“中華民族紅”珍瓷燒制難度非常之高,工藝及其復雜,燒制過程通常要“四進四出”。即:一素燒;二釉燒;三紅燒;四金燒。因為那一份“紅”色,陶瓷專家們常道“十窯九不成”、“千窯難得一品”的苦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