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_JiBi.Net>>大銅章俱樂部>>銅章資訊>>正文
         
        大銅章(浮雕銅牌)文化一說
        發布日期:11-03-09 09:16: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潘耀忠 顧貽達

           “大銅章”是中國人對其的稱謂。這個在我國口口相傳中約定俗成的一種藝術品名稱,至今在辭書或詞典中還沒有注釋的條目。

            其實,類似大銅章這種雙面浮雕圖案、硬幣狀的金屬物品,在西方英語叫“medal”(麥特爾),是由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雕刻家皮薩內洛(Pisanello 約1395-1455)于1438年首創而問世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英漢大詞典》中,“medal”的中文解釋為獎牌、獎章、勛章和紀念章,如鑄有宗教圖案、并由教徒佩帶的也稱圣牌。其實這種解釋都是從它表現出來的功能上給予定位的。透過以上注釋,我們不難看出西方人制作“麥特爾”的本意,除了作為一種藝術品外,從文化的層面考察,更是一種“紀念物”。

            據有關資料介紹,“麥特爾”它所傳承的是古羅馬硬幣文化,除制作以壓印工藝技術外,這種文化更鮮明的特點,是通過金屬貨幣這個載體,以形象思維、具象形式來表達一個實際存在的人,一個受人敬重的英雄。它通過完美準確的藝術塑造,以示英雄死后不朽,喚起人們對其的懷念。因此,“麥特爾”以古羅馬人這種現實主義文化所表現出來的“紀念物”屬性,是有別于作為我國古代錢幣衍生物的“花錢”(也稱厭勝錢)文化的。

                       

        (名稱:美國錢幣協會成立125周年紀念大銅章,著名雕塑家、設計雕刻師:馬塞爾Jovine,他的設計記憶中為百年存在也許是最顯著的古錢幣和獎牌,他復制的最有名的硬幣和紀念銅牌。)

            在我國“花錢”一般則是作為一種“信物”,它傳承的是中國古錢幣文化,其制作以傳統的澆鑄工藝技術;其藝術主要以“錢文” 形式表現,即以文字書法的工拙優劣為評價標準,以書和體的變化或變形博得喜愛;既便用“錢圖”的形式表現,也是采用抽象思維,寫意手法,往往表現為一種“圖騰”,傳遞的是“祈福”、“避邪”、或“奉承吉語”的意愿。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在研究時還發現,在西方“麥特爾”上都有設計雕刻者的名款及制造年款,而在我國的“花錢”上是沒有這一內容的。表面上看這似乎只是藝術方式或格式內容上的不同,其實質還是東西方文化差異所致。據說這與我國幾千年來所崇尚文人文化有關。在我國古代,除了在書畫上我們能見到落款外,其它的雕塑、石刻甚至于建筑等都是不具名的。原因是古代國人把雕塑、石刻者都視為“匠”,是勞力者,沒有社會

        9 7 3 1 2 3 4 5 6 4 8 :

        精彩圖片
        3月9日集幣視點(集幣專
        3月7日集幣視點(集幣專
        特別推薦
        ·“錢”途似景的貴金屬紀念幣
        ·全力推進貨幣金銀工作科學發展
        ·中式私宅 院落的回歸
        ·風流成龍各地豪宅曝光
        ·價值10萬美元 黑桃A頂級香檳
        ·寶格麗Gerald Genta系列表
        ·倫敦展出罕見梨形大黃鉆 重達110克拉
        ·古典與創新 上演英倫珠寶大戲
        ·酩悅粉紅香檳 將傳頌愛意進行到底
        ·傳統老世界葡萄酒法定分級
        交易頻道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