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銅章(浮雕銅牌)文化一說 |
發布日期:11-03-09 09:16: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潘耀忠 顧貽達 |
地位,哪能出人頭地呢?文化沒有優劣,但不同“源”的文化是有差異的。就象中國的水墨畫與西方的油畫、中醫與西醫,文化不同,形式或內容就不同!胞溙貭枴迸c“花錢”也一樣。
我們說大銅章就是西方人稱謂的“麥特爾”,除了因為大銅章具有“麥特爾”的功能外,更多的是從文化的層面上作思考。我們不仿從世人、特別是圈內人士認定皮薩內洛為“麥特爾”的創始人作考量,同時將國人始稱其為“大銅章”的那第一枚章與它作比較,看看兩者在文化上有何相似之處,想必我們就能揣摹出大銅章文化的基本內涵。 平心而論,在1438年文藝復興時期,皮薩內洛應邀為拜占廷皇帝約翰八世刻制第一枚“麥特爾”之前,這種硬幣狀的金屬牌已經存世(1435年意大利建筑師、雕塑家阿爾貝蒂就曾為自己設計制作了一枚自畫像章)。那么,最終為何將“麥特爾創始人”這一殊榮譽給皮薩內洛呢?就連五百年后的1937年,在法國成立的“國際‘麥特爾’聯合會”(FIDEM)組織也予以認同。就是我國出版的《英漢大詞典》中,對其也有評功論說。筆者以為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在外觀上。首創的這枚“麥特爾”,它傳承著西方流通硬幣的形態。但皮薩內洛不固守這種形式,而是根據對象特質創意出了“掌上”浮雕藝術這種新形式;應用雙面浮雕圖案紋飾,使物體平面空間得到充分利用;為達到物體形態的外在美感,在規格、器形和手感等諸多方面都有設計思考,使這種形態的浮雕藝術作品,方便攜帶、方便觀賞、方便饋贈、方便收藏,甚至也方便輕撫“把玩”。另外,他使用一般銅質材料,顯示“平民”路線,大眾的藝術品。這種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藝術形式,使其完全能自立于浮雕藝術之林。值得一提的是皮薩內洛這一切的創作靈感又都源于古羅馬的肖像硬幣,體現了“文藝復興”是主張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和藝術”這一思想實質,自然也就博得同時代人們的贊同。 二是在內容上。首創的這枚“麥特爾”,它突出主題內容,凸現作為“紀念物”的屬性和藝術特點。在正背兩個面上,做到主題統一,前后呼應,形成整體。如正面刻畫了作為主人翁約翰八世的側面胸像,背面就以其此次出訪佛羅倫薩使命這一主題為構圖內容;在人物外表及神態的刻畫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可作為文藝復興時期肖像浮雕的“范本”?傊瑢热莸目坍嬜龅搅诵蜗笊鷦、內涵深邃、史實真切。特別是作為“麥特爾創始人”的皮薩內洛又大膽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