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背后的真相:金銀本位之爭 |
別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2008-2009年,黃金投資需求增加了332.9%,黃金的避險需求和貨幣屬性越來越被重視,前期更有金本位回歸的呼聲。那么,一旦金本位真正的回歸,美國作為世界黃金儲備大國,其得到的實惠則是不言而喻的,而美元則是巧妙的運用黃金這個杠桿將世界經濟玩弄于股掌之間。數據顯示美國擁有八千多噸黃金,歐盟擁有上萬噸黃金,就連印度民間黃金儲備也在一萬噸之上。一旦啟用新金本位,他們都是大贏家。中國央行手里捏著近兩萬六千億美元不斷貶值的白條,卻只有一千多噸黃金。面臨著十分被動的局面。美元如果長期垂而不死,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會被長期套牢,不斷虧損。美元如果有朝一日“駕崩”,新金本位“登基”。中國又因美元過多,黃金過少,血汗白流,成為最大輸家。 難道,這世上能接替美元而繼位的只有金本位嗎?不,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本位制度,那便是銀本位。所謂銀本位,用白銀做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通貨的基本單位由定量的銀規定的貨幣本位制。在貨幣史上,銀比金更早地充當本位貨幣。中國明代對外貿易的發展使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推動了銀本位的確立。而一條鞭法的全面推行,則表明明朝中央政府正式承認了白銀的本位貨幣地位。中國是當前世界產銀量名列前茅的大國,地質儲量也相對豐富,這便是中國的資本。在面對強勢美元國際態勢下,中國只有推行銀本位制度才能真正的做到與美國分庭抗禮。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白銀瘋狂上漲后,美國不惜使用單邊修改游戲規則的卑劣手法來再次證明,白銀定價權仍然牢牢地控制在美國手中,筆者甚至認為此次單邊修改規則其性質和當年美國撕毀布雷頓森林協議如出一轍,所欠缺的僅僅是程度上的問題。而白銀是一個非常小的市場,任何一個國家,甚至一些投資基金,如果認識到白銀的重大戰略意義,搶先下手占領這個制高點都是不難做到的。在我們大量廉價出售自己的白銀資源時,一些華爾街的ETF基金正在大舉吃進。等我們的白銀被賤賣得差不多時,別人很可能立刻殺個回馬槍,讓白銀價格暴漲。這樣既可以對中國的高新科技產業一劍封喉,又可以在將來的世界新貨幣體系建立時更大程度地打壓中國對制定新規則的發言權,由此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量。 與其說此次白銀暴跌是美國強勢美元的內涵,倒不如說這是一場金銀本位之爭的戰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