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飆漲背后的全球資金博弈 |
,金價將呈指數級上漲。屆時,這可能會吸引察覺到泡沫形成征兆的其他央行拋售黃金;例如,目前面臨融資困境的葡萄牙,其黃金儲備占外匯儲備的比重仍高達81%。 大國崛起伴隨藏金于民 中國必須走藏金于民之路。盡快設計黃金債券、設立黃金ETF基金、引進做市商制度,加大創新力度,大力發展國內黃金市場,是中國要走過的必然之路。 顯然,中國不能再次成為“中國因素”的犧牲品。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大量增持黃金儲備將付出較大的代價。“黃金市場太小,容納不了這么多的資金,如果強行增持,相當于為他人做嫁衣裳。” 關于是不是要增持黃金作為外匯儲備,國家外管局在近期的一次媒體采訪中也指出,多元化一直以來是外匯儲備的主要經營原則之一。但更好地推進多元化策略應注意防止幾個誤區:一是投資產品的表面多元化;二是投資行業和地區的表面多元化;三是以市場和輿論的短期表現為參照決定多元化的實施時機。追隨市場和輿論的短期表現實現多元化,往往不夠理性、不夠專業,容易退化為追漲殺跌的投機行為。 對于建議外匯儲備可以更多地投資黃金、白銀和石油等能源資源的觀點,外匯局表示,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和石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市場容量相對有限、交易和收儲成本較高;另外,我國居民和企業對黃金、石油等的消費量非常大,外匯儲備直接大規模投資于這些領域,可能會推升其市場價格,反而不利于我國居民消費和經濟發展。 直接增持的路走不通,藏金于民是最好的選擇。 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根據市場需求,擴大有進出口黃金資格的商業銀行數量,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開展人民幣報價的黃金衍生品交易,豐富市場交易模式,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黃金市場流動性,并提出要引導包括境外機構在內的金融機構參與黃金市場,拓展黃金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要藏金于國,藏金于民,藏金于市,藏金于未來!”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張炳南多次強調,中國必須走藏金于民之路。業內人士建議,盡快設計黃金債券、設立黃金ETF基金、引進做市商制度,加大創新力度,大力發展國內黃金市場,是中國要走過的必然之路。 只有這樣,才能在日漸激烈的全球黃金資源博弈中不落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