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際黃金價格狂升探秘 |
發布日期:10-12-27 08:41:4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
逐步回暖。從宏觀數據來看,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已經由負轉正,自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一直保持正增長態勢;歐盟27國的GDP增長率有望從2009年的-4.2%轉為2010年的1.8%;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經濟體的快速復蘇,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好消息。 實體經濟低迷財政政策受限 好消息不斷,壞消息也不少。實體經濟盡管在回暖,但是步履維艱。2009年第四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不變價)同比增長率高達5%,隨后就出現了連續兩個季度的大幅回落,2010年第二季度一度降至1.7%、第三季度也只有2.5%。在歐盟內部,保加利亞、愛爾蘭、希臘、西班牙、拉脫維亞、羅馬尼亞、冰島、克羅地亞等八個國家2010年仍將出現GDP負增長,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大國的GDP增長率將達不到2%。更令人頭痛的,是所謂“無就業的復蘇”。今年11月,美國失業率出現進一步惡化,已經達到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9.8%;制造業連續第四個月削減就業崗位,建筑業和政府機構也在裁員。歐洲的失業人數也居高不下,今年2月以來一直高于2300萬人。勞動力市場的窘境,一方面反映了低迷的投資需求,沒有投資也就難以增加勞動力需求,使得失業問題難以解決;另一方面制約了消費需求,沒有就業何談收入,沒有收入何談消費,沒有消費何以消化舊的投資、何以拉動新的投資?惡性循環似乎難以打破。 于是,或是主動選擇,或是迫不得已,各國的宏觀政策出手了。根據宏觀經濟學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在治理經濟過熱時,財政政策無效、貨幣政策有效,因為政府無法通過增加稅收、減少開支來壓縮民間過于旺盛的需求,而通過加息等方式收緊銀根則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在應對經濟蕭條時,財政政策有效、貨幣政策無效,因為利率即便降到零,人們也不敢增加消費、擴大投資,而財政政策可以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興辦公共工程等領域,從而刺激投資、保障就業、促進消費。 在應對本次國際金融危機之時,主要國家和地區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財政救助計劃,正是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現實版本。可是,在發達國家現行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下,財政政策的擴張受到種種限制,用我們的話說,財政政策不能太“積極”。奧巴馬政府在履新伊始就高調宣布將兌現競選承諾,在第一個任期之內要將財政赤字減少一半,這與財政政策應有的方向完全背道而馳。歐盟國家受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約束,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能超過3%、債務余額占GDP的比重不能超過60%,本來擴張幅度就有限,更有幾個已經越過“雷池”的國家拖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