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未來商品市場真正“主角” |
發布日期:10-12-01 08:45:4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 |
年以來全球范圍內黃金處于供不應求狀態,每年供需缺口300噸左右,成為金價上漲的基礎,其中“中國因素”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2001年中國黃金消費量只占全球的6%,到2009年已經達到18%,接近世界第一黃金消費大國印度的水平。印度和中國對黃金巨大的剛性需求支撐了金價。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金融局勢的不穩定使得黃金的投資需求迅速強化。2000年,黃金投資需求僅占黃金需求的4%不到,到2008年投資需求已擴大到20%,2010年的投資需求已占一半以上。
其次,黃金在儲備資產中依然占據重要地位。“二戰”后,國際貨幣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1999年,歐元誕生,2002年1月1日正式進入歐洲12國流通市場,這是“二戰”后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以來金融市場中最重大的變化,改變了美元“一元獨大”的局面,改變了世界金融力量的格局和國際金融體系。但是,國際貨幣體系演變至今,黃金一直占據重要地位。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美聯儲的核心資產依然是高額的黃金儲備。近年來,各國政府紛紛調高黃金儲備在其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以分散匯率風險。過去兩年,國際金價一路飆漲很大一部分源于政府資產儲備結構的調整。中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但黃金儲備只占外匯儲備的2%,遠遠低于發達國家。2009年,中國悄然購進454噸黃金,這一戰略舉措對全球金融格局正在產生深刻影響。在新興國家增持黃金的同時,歐、美央行也放緩了售金速度,政府行為對于金價上行的支撐作用重大、深遠。 再次,美元更加不穩定。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美國長達10年的“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經濟形勢畫上了句號。為刺激經濟復蘇,美聯儲增加貨幣供應量并連續大幅降息,以促使美元貶值。2007年9月次貸危機爆發,直接導致美國房地產泡沫和信貸泡沫破滅。為應對經濟衰退的風險,美聯儲多次降息,加之國際資本外流,以及國內民眾對經濟的悲觀預期,美元進一步貶值。數據顯示,2002年1月—2008年3月,美元指數下降24.5%。歐洲債務危機以來,歐元大幅貶值,美元被迫升值。現階段,美國經濟復蘇之路漫長,市場對未來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爭議等造成美元匯率的不穩定,黃金作為美元資產的最佳替代品,其避險功能得以凸顯。 第四,出現了大量黃金ETF。與20世紀70年代有所不同,黃金投資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交易基金投資(ETF)。2003年,第一支黃金ETF基金在悉尼上市。2004年,黃金ETF市場的巨無霸——Street Tracks Gold Trust基金上市,引發認購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