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路透社近日報道稱,和大宗商品一樣,主要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再度下滑,表明全球仍待去產能化,產業鏈再平衡進展緩慢,也可能意味著不僅是美國經濟增長恢復放緩,非美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也存在放緩的可能。這意味著美元指數并非短期就能一敗涂地,金價也就相應地難以續寫歷史輝煌。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再現回落,而與之走勢一致的黃金價格最近卻逆市上漲,背后邏輯在于從商品邏輯近期切換為美元指數,這折射出主要經濟體成長步調不同的現實。
和大宗商品一樣,包括德國主要國家國債收益率及斜率再度下滑,表明全球仍待去產能化,產業鏈再平衡進展緩慢,也可能意味著不僅是美國經濟增長恢復放緩,非美經濟成長也存在放緩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美元指數并非短期就能一敗涂地,金價也就相應難續寫歷史輝煌。
最近黃金價格逆商品價格指數(CRB)之勢而上漲。數據顯示,CRB指數自今年8月底高點以來,已下跌4.73%至282點,而金價卻從10月中旬低點上漲5.58%至逾1,340美元/盎司。
近期商品價格CRB指數與金價走勢關系圖
金價走勢與美元指數近來有關下滑驅動,內在邏輯在于黃金作為商品的屬性切換為作為貨幣的屬性。黃金曾以金本位,在世界貨幣體系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至今仍有隱性貨幣價值。
正因為此,作為國際最重要儲備貨幣的美元指數對金價走勢有明顯影響,并存在反向走勢關系。而這種反向關系也與美元指數作為全球資本流動風向標的內在邏輯一致。
譬如美元指數從5月高點下滑4.43%至6月低點80.62點,6月美國整體資本流出197億美元;隨后美元指數上漲4.91%至7月的84.59點,7月資本流入567億美元;然后美元指數下跌4.34%至8月低點80.9點,8月資本流出29億美元。
進一步看,推動美元指數與全球資本流動的內在動因,根源美國與非美經濟的強弱表現,畢竟資本流動本身是逐利的,希望從更好成長的經濟體中獲得更多的回報,這推動黃金價格驅動因素從商品因素切換為美元指數。
其邏輯在于,當全球整體經濟成長欠佳,產出下降導致大宗商品需求放緩,包括工業用金等黃金需求也會下降,推動金價下降,且CRB指數還表現出對金價走勢的一定領先性。
而當全球經濟中的美國經濟成長不及非美經濟之時,投資者就會選擇非美元資產,黃金自然也就成為其中重要可以配置的資產之一。美國周期研究所領先指數從9月中旬132.86的高點下滑,也為金價走勢提供這種切換指示。
事實上,高頻數據在更早時間就發出美國經濟恢復動能放緩的信號,而包括諸多商品價格在內的CRB指數、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下行走勢也提供了一致的指向。
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以及全球主要經濟體關鍵期限國債收益率的下滑,暗示出不僅是美國的經濟動能放緩,非美經濟也可能在放緩,這意味著美元指數并非短期就能一敗涂地,金價也就相應難續寫歷史輝煌。
而導致全球經濟恢復動能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全球實際利率上行。眾所周知,黃金投資沒有利息,價格變動帶來的回報就會和實際利率密切相關。歷史數據也顯示,實際利率與金價存在極強的負相關系。
我們可以看到,10年期美國實際利率與金價走勢關系密切,且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步調和預期放緩推動近期實際利率震蕩下行,相應地黃金價格也震蕩上行。
從相對短期因素來看,美元指數10月最近一波1.56%下跌,與同期金價逾5.6%上漲的反向關系更為契合。
近期美元指數與金價走勢關系圖
從時間上看,美元指數下跌與美國政府債務上限紛爭化解時間點一致。該短期化解低于預期,暗含出對美元全球地位的削弱性影響,歐元地位上升,同時也使黃金在投資者心中的貨幣屬性相對強化。
當然,黃金貨幣屬性相對強化并不意味著美元已瀕臨信用危機的地步,這從美國國債信用違約互換(CDS)可以看出。目前二年及以下品種的美國國債CDS已從2011年7月的高位回落,而更長期限CDS品種處于低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