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步入后量化寬松的金融震蕩期 |
間,12次降低貼現率累計 575個基點至0.5%。然而,價格工具難以解決“流動性陷阱”問題,也無法扭轉資產負債表的衰退之勢,美聯儲接著又啟動數量工具,通過四次量化寬松政策 (含扭轉操作在內),總共推出了約3.5萬億美元的購債規模,占美國GDP總量的22%左右。超級量化寬松對美國私人部門和金融部門的去杠桿取得了顯著效果,特別是隨著華爾街股市的上漲和房地產業的復蘇,美國家庭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加速改善,財富效應和資產型儲蓄上升在持續提振消費。從去年下半年起,美國經濟產出漸漸恢復至危機前的水平,制造業生產效率提高、以及貿易收支改善。盡管就業市場復蘇仍比較緩慢,但結構性失業并非貨幣政策所能解決,量化寬松政策已基本完成了歷史使命,貨幣政策從非常規回歸常規勢在必行。 隨著美聯儲基本明確了量化寬松政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并不斷傳遞政策轉向的重要信號,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走高,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已至14個月以來的新高。近日,10年期和3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分別達到了2.89%和3.90%,其中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高于去年三季度以來1.6%的水平,為16 個月以來的新高,七年期國債收益率則更創下了25個月以來的新高。 美國債券利率上升,預示著全球融資成本的上升以及全球資產的重新配置,這勢必改變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使包括新興經濟體股市、黃金等貴金屬、金融資產、非美貨幣等在內廣義資產價格出現大幅調整。近一時期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資金加速逃離新興市場股市,其實就是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引發全球劇烈動蕩的結果。彭博社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已有接近950億美元流入了美國股票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而新興發展中國家的ETF則流出了84億美元,這種流出近一個月還有加速之勢。 然而,美國利率上行不僅帶來對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的沖擊,對美國經濟自身沖擊也有所顯現,最直接的就是美國債券融資市場。自4月底以來,美國投資級債券的平均收益率上升了50個基點。與此同時,垃圾債的發行量開始大幅減少,上周發行額只有16億美元,這與去年美國垃圾債市場火爆場面形成鮮明的反差。 利率上升導致全球長期內的尾部風險大幅增加。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計,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在未來五年中升至高于5%的水平。由于全球利率是以美國利率為基準的體系,美國真實利率上行,意味著全球低利率環境很可能會在幾年內告終。 此外,從全球范圍看,推動全球真實利率水平走高的,還有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因素,特別是隨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