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人私鑄錢幣不足為奇 |
發布日期:13-08-30 09:20:3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重慶日報 作者:本報記者 夏婧 實習生 楊晨 |
![]() 四件已經入選國家二級文物的奉節寶塔坪出土的宋代瓷器。
![]() 漢代錢范(鑄造錢幣的模子)。 本欄圖片均由記者熊明攝
本報記者 夏婧 實習生 楊晨 蘇東坡名句“從來佳茗似佳人”,一句道出文人墨客將品茶作為精神享受的生活方式,古人品茶到底有哪些講究?西漢開創民眾私人鑄錢幣的先河,私人造錢的模具長什么樣子?將于8月31日在三峽博物館開展的“三峽文物保護成果展”中,4件精美的宋代茶盞與一方漢代民間錢范(制造錢幣的模具)將揭開謎底。昨日,記者在三峽博物館的庫房內,提前看到了它們的“尊容”。 4件茶盞精美無比
在宋代,茶與柴米油鹽相提并論 底座似一朵剛剛開放的蓮花,花瓣高高立起約10厘米,花瓣內裹一個精致的壺,壺身可以脫離底座取出斟茶倒水……這是記者在庫房展架上,看到的一件小巧的白色茶盞,它還有一個十分文藝的名字——“白瓷水注”。 在“白瓷水注”旁還擺放著另外三件茶盞,其中,質感最好的一件叫做“影青茶盞”,全器由盞、托、底三層相疊構成,其表面微微透露的淡青色晶瑩光澤,讓人有種穿越歷史的夢幻之感。 “白瓷水注可能出自景德鎮湖田窯,而其余則是四川窯口所制,做工方面會有一定的差異。”三峽區域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彭學斌告訴記者,面前的4件茶盞均是從奉節寶塔坪出土的宋代瓷器,為國家二級文物。 茶具如此精美,宋人到底有多喜歡喝茶?彭學斌介紹,宋代是極其講究茶道的時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無不好此,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雅趣,極為崇尚茶具的精美。當時人們常說,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把茶和柴米油鹽相提并論,可見當時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當時斗茶可謂風靡一時,如同西班牙斗牛一樣惹人眷戀。” 據考證,斗茶始于唐代福建建州茶鄉,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農、茶客們比拼新茶優良次劣的一種比賽。比技巧、斗輸贏的特點令其充滿趣味和挑戰。一場斗茶比賽的勝敗,猶如今天一場球賽的勝敗,為眾人所關注。如今,古人斗茶的一些技法已難覓蹤影,可我國西雙版納等地,仍能看到古代斗茶的遺風。 漢人私鑄不足為奇
一方錢范一次能造50多個五銖錢幣 現代人私造錢幣屬于違法,但在漢代,民間造幣卻不足奇。昨日,記者就在庫房內看見了出土于云陽李子壩的一方造錢模具——錢范。這方錢范長49厘米、寬16.5厘米、高5.5厘米,其身被兩條斷痕一分為三。錢范表面斑駁著銅色的痕跡,50多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