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_JiBi.Net>>錢幣報道>>古泉園地>>古幣知識>>正文
         
        銀元收藏:戰爭與鮮血的歷史
        發布日期:11-07-26 09:10:5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文物天地 作者:王志軍
        1916年 袁世凱像中華帝國洪憲紀元拾圓金幣 246.4萬元 2008年中國嘉德春拍 1916年 袁世凱像中華帝國洪憲紀元拾圓金幣 246.4萬元 2008年中國嘉德春拍 民國十八年 孫中山像國幣拾分、貳拾分、伍拾分精鑄(PROOF)樣幣一組3枚 220萬元 2006年中國嘉德秋拍   民國十八年 孫中山像國幣拾分、貳拾分、伍拾分精鑄(PROOF)樣幣一組3枚 220萬元 2006年中國嘉德秋拍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孫中山像中圓、壹圓銀質樣幣各1枚 112萬元 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孫中山像中圓、壹圓銀質樣幣各1枚 112萬元 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

            在鴉片戰爭的炮聲中,古老的中國社會發生了亙古未有的巨變。在貨幣領域,從以兩為單位的銀錠,逐漸向以元為單位的銀幣轉化,并由外國設計制造向國產化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白銀在中國大陸的貨幣領域銷聲匿跡。除了為平抑上海金融秩序及和平解放西藏時用舊錢模鑄造過民國銀幣外,民眾只能在文革“破四舊”時和博物館中見到清末和民國時期的銀幣。

          上世紀80年代收藏熱的興起,使原本用于熔煉白銀的銀元華麗轉身,成為了收藏品中的一員,特別是近年來,火熱的收藏投資不僅使海外銀元倒流,也催生出了水平越來越高的贗品。

          這些被收藏和投資追寵的銀元,主要是清末民初的中國銀元和同期的外國銀元——西班牙的“雙柱”、墨西哥的“鷹洋”、美國的“貿易銀”、日本的“龍洋”、英國的“站人”和法國的“坐人”等銀元。

          晚清時期,因外國銀元大小統一,重量適中,在使用中少了切割攜帶之勞而廣受歡迎,由此導致白銀外流,清政府中有識之士主張開鑄銀元。光緒十五年(1889年),清廷在廣州首鑄銀幣,主幣計重七錢三分為一元,并鑄行一元、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五等為一套,其中的一元幣比外國銀幣重一分,后恐引起民間私熔取利之弊,遂改鑄七錢二分為一元,與外國銀元的重量相同,各省競相仿效。至民國初年,鑄行銀元數百種,有的鑄量過億,有的僅存樣幣數枚。

          鑄量最大、影響最廣者當推民國時期的“袁大頭”(正面為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頭像)、“孫小頭”(正面為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頭像)、“帆船”(正面為航海帆船)三種銀幣。比之數量稍少,價格略低者為四川軍政府鑄造的“漢”字銀元和云南鑄唐繼堯共和銀幣。數量偏少、價格略高者屬北洋造光緒元寶、造幣總廠鑄光緒元寶、甲辰年江南造光緒元寶、宣統三年造大清銀幣,當時在收藏界屬低檔銀元。這些銀元現仍是集幣者的初級藏品,價格也發生了驚人變化。

          新中國對貨幣體系進行了改革,第一版人民幣以百、千、萬元為單位,第二版人民幣確定以分、角、元為單位,除鎳制分幣為輔幣外,金、銀等貴金屬徹底退出貨幣體系。晚清、民國時期鑄造的銀幣,被國家指定部門收購、熔化,轉成工業用材。那時,一枚2

        9 7 3 1 2 3 4 5 4 8 :

        精彩圖片
        《中國古代民間傳說》
        7月24日集幣視點(集幣
        特別推薦
        ·河北公安機關破獲假金銀幣案件
        ·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銀條隆重發行
        ·古代科技發明(一組)紀念章上市
        ·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發行歷程
        ·熊貓金銀幣增量發行不可怕
        ·自然基金會金銀幣面市發行
        ·國際鉆石寡頭連番漲價 鉆石成“瘋狂的石頭”
        ·江蘇首次洋酒拍賣 200多瓶白蘭地下月亮相南
        ·品味生活 如何打造一場私家品酒晚宴
        ·結婚高峰季 鉆戒價格再攀高
        交易頻道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