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供給和需求 |
發布日期:09-01-08 08:55:3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黃金未來在1999年1月1日起開始運作的歐洲中央銀行(ECB)黃金儲備中的作用。黃金占該銀行的外部儲備的10%~15%。
黃金投資在近年逐漸呈現出旺盛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國際經濟局勢的不穩定,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吸引小戶投資者購買黃金。全球黃金投資的需求量在發生美國“911事件”的第四季度增長至110噸,較2000年同期增長8%。美國雖受“911事件”政局不穩和經濟衰退的負面因素拖累,但黃金首飾的需求量則創下了11年來的高峰,尤其是在“911事件”后的數月,消費者以購買黃金首飾作為保值。所有這些都確立了黃金在不穩定局勢下的資金避難所的角色 * 中國 中國地大物博,各種資源都極其的豐富。國內的黃金蘊藏十分的豐富,在大陸有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有黃金礦物資源。中國的采金歷史源遠流長,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歷史。但是舊中國的采金業,幾千年來一直沿用的都是“鍬、鎬、釘、絲、麻”等簡陋的生產工具和落后的手工生產方式 50年代初期,中國黃金年產量僅有4噸;經過50年的發展,到1995年,中國黃金產量首次突破百噸,躍居世界第六位,中國人的黃金強國夢,開始成為現實。到了2000年中國全國產金175噸,名列世界第四位,創歷史最好水平。 1982年,中國開放黃金飾品市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黃金需求有了一定的增長。在1989年,中國黃金消費僅有40.3噸,等到了1999年,黃金消費到205噸。作為國家外匯儲備中的黃金儲備從80年代開始,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下降到不到2%的水平。 世界著名黃金研究組織GFMS認為,中國的黃金行業在經歷了連續7年強勁增長后,2007年以來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產金國。07年上半年,中國黃金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達到129噸;而南非的產金量卻下跌了7%,為134噸。由于黃金生產迅速增長,中國很可能在近年取代南非,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 2、黃金的次級供應――民間黃金的回流 從金礦生產出來的黃金,其供應量極其的穩定,并不會造成瞬間的大幅波動。 當民間個人購買了黃金以后,除了希望能夠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以外,假如出現合理的價格,也會進行交易。尤其是當出現一些對市場上的黃金有一定影響的消息時,根據價格的變動,都會造成黃金供給和需求的相應變動。 其次,除了上述的從民間交易出來的黃金以外,另外的一個黃金來源就是對一些黃金成品的廢料進行提取。這一部分每年都有很大的供應量。但是由于黃金的成本日漸增加,制造者為了降低產品的成本,都在尋求一些相關的替代材料以取代昂貴的黃金成分。因此,廢料中的黃金供應量就有逐漸降低的趨勢。 雖然次級供應受到價格的影響,但是由于民間的黃金數量有限,其供給數量必定不會無限的增加。當到達一定的價格水平,必然會達到供應量的最高水平。除非價格還會有盡一步的上漲,否則供給量不會得到驟然的增加。 3、黃金的三級供應――國家黃金儲備 由于黃金在歷史上具有(而且至今仍殘留著某種)貨幣特性,因而各國官方機構,尤其是中央銀行都保留一定量的黃金儲備,據統計,目前各國官方機構持有的黃金儲備總量以萬噸計。這無疑是一個潛在的、數量巨大的供應來源。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為了能夠套取一定數額的外匯,就要出售手頭的黃金,這也就成為了三級供應的主要來源。在1980年金價最高的時期,前蘇聯沽出了290萬盎司的黃金;但是等到1981年黃金價格大幅回落的時候蘇聯卻沽出了900萬盎司的黃金。可見三級供應的目的是為了為國家套取外匯,而不是像二級供應市場那樣是利用轉手而獲取利潤。 三級供應者,主要是一些金礦較多的國家,而且沽出的數額較大,對于金價的影響不可忽視。因此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