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級聳蓮宮,晴登袖拂虹——“臺灣風光”(第1組)紀念金幣鑒賞(二) |
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國的臺灣省遙望。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蕩漾,阿里山林濤在耳邊震響!闭f到臺灣的風光,我們最熟悉的當是一“山”一“水”,“山”是阿里山、“水”乃日月潭。在1990年發行的這套“臺灣風光”(第一組)紀念金幣中,就有一枚金幣是以“日月潭慈恩塔”做為背面圖案的。
日月潭以珠子嶼為界,北為“日”,南為“月”,以形似而名。日月潭環抱以山,山之群,湖之濱,建有多處寺廟樓宇,慈恩塔就是其一。慈恩塔建于沙巴蘭山頂,塔身9層,高48米,采用中國寶塔樣式建筑,塔頂高度達海拔1000公尺,為日月潭最高點。從慈恩塔最高層的塔頂瞭望,可看見日月潭拉魯島(光華島)、玄奘寺與慈恩塔皆同在一條中軸線上。這枚“日月潭慈恩塔”金幣,雖然以日月潭的景色為背面圖案,但確沒有像我們平常想象的那樣,著重于“水”的刻畫,而是在幣面設計上側重表現了“慈恩塔”建筑本身,設計者有意將沙巴蘭山半隱于塔下,塔前的草坪,又刻意加大,環以梅、柏等花木,使之顯得空曠而開闊,從而突出渲染塔身的偉岸與雄健。
幣面上方,塔是背景,只有淡淡幾縷煙云,自下而上的或是繚繞的香火,由上向下的或是浮動的輕云,無論是香火還是輕云,都有一種天下唯我獨尊的氣勢。右側配以文字作為背景的處理手法,加上傳統的浮雕工藝,彰顯出和諧、莊重、自然的畫面景象,更加突出了畫面的主題。 這枚“日月潭慈恩塔”紀念金幣背面的慈恩塔除了它的歷史意義外,讓人難以忘懷的,更多是因為其背后有著對慈母的追思與懷念。慈恩塔是現代仿古建筑,建于民國60年(1971年),是臺灣總統蔣中正為感念母恩偉大而建,入口處的「慈恩塔」匾額為其親書,而蔣母王太夫人的靈位則奉于塔前宮殿式建筑內。“吾母一生,為鄉里服勞,為國家酬德,嘉言懿行,至多極美”,蔣介石侍母至孝,天下皆知,他對母親深厚的感情和對母親識大體、顧大局的敬重,為慈恩塔這座建筑帶來了無限的感恩和追憶的意義。
靜觀這枚幣,沙巴蘭山半隱于塔下,塔身的偉岸與雄健一覽無余。塔前花木環繞,空曠開闊,方寸間幾縷淡淡煙云繚繞左右,更添幾分人間勝地的優美意境和裊裊禪意。歲月縹緲間,親恩如海深,慈恩塔一直在這里,提醒著天下為子女者,應永遠銘記和感恩父母之愛。(供稿:江西贛銀科貿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