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纏粽祭圣賢 百舟爭渡詠離騷——中國民俗端午節紀念銀幣賞析 |
,吾將上下而求索……” 銀幣的背面圖案為“賽龍舟”的場面,這是端午節最流行的一種習俗,同時也被視為最直接紀念屈原的方式。我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例如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飲用雄黃酒,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吃咸蛋、粽子等,展顯著中國習俗的多姿多彩,而“賽龍舟”的習俗最為廣泛、流行。幣面中,江河廣闊無邊,一艘艘龍舟劃行而來,蕩起粼粼碧波,浮雕效果下龍頭高昂,闊口大張,龍顏圓目雕刻精細,盡顯叱咤之貌,龍舟爭相競游,如群龍出海,頗為壯觀,令人不禁發出“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之感嘆。龍舟上,各隊的水手頭扎布巾,手執木槳,賣力地向前劃,站在舟尾的壯漢嘴巴闊張手揮大旗,為水手們吶喊助威,頗有“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的喧鬧氛圍。畫面上的龍舟與人物均呈現了一派昂揚、亢奮的姿態,釋放著一股進取與激情,那正是屈原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是用百姓腔調響亮的《離騷》之歌。 該幣以屈子祠和龍舟競渡相結合的畫面貼切地體現了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彰顯了中國民俗豐富的人文蘊含,給我們展開了一幅精彩生動的民俗畫卷。端午節作為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將帶著一曲愛國之歌給后人更多啟示、沉思。(供稿:廣東泉友閣金幣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