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早期美聯儲曾一度叫停工資-價格螺旋機制(wage-price spiral),導致金價大幅下跌。而當今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已經發現,隨著美國企業利潤逐年上升,但薪資水平卻一直停滯不前是目前美國經濟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這意味著美聯儲可能以提高薪資及通脹水平而繼續維持高度的寬松政策,最終對金銀價格構成顯著的支撐。
工資-價格螺旋是指由于工資增長率高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所導致的工資推動型通貨膨脹。由于工資的上升導致價格上升,而價格的上升又進一步導致工資的上升,從而形成的螺旋上升。其本質在于勞動力市場的不完全競爭。如果是完全競爭的勞動力市場,理論上是不會引起通貨膨脹的。
前瑞銀集團(UBS)金融顧問及投資組合經理 George Dorgan周四(1月2日)表示,“當前金銀價格所需要的上漲動能主要體現在全球非美國家GDP增長以及美國實際利率的走向上!
Dorgan例舉出了以下黃金及白銀的
六大主要基本面因素
1.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這些商品主要基于全球的需求,是生產成本的“間接標價”。
2.全球,特別是美國的通脹表現
3.貿易失衡,比如美國債務攀升以及雙重赤字
4.全球央行的行為,包括印鈔,黃金儲備的購買和出售
5.全球,特別是美國實際利率與通脹及薪資的對比
6.個人投資者的實物金需求及供應(回購)
與此同時,Dorgan將
2011-2013年金價下跌的原因歸結于以下六點
1.歐洲財政緊縮、較低的需求削弱了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經常帳盈余。
2.新興市場,特別是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南非)以及印度尼西亞的薪資增長過高(其中中國增幅較低)最終都會影響到這些國家的貿易平衡以及央行黃金儲備的購買需求。此外,這些新興國家一直采取緊縮政策也造就了全球的通貨緊縮,利空金價。與此同時,美國頁巖油的開發也令其中不少依靠原油出口的國家面臨困境。
3.新興市場GDP增長較低,同時部分國家的黃金購買遭遇諸多限制(如印度上調黃金進口關稅)都在不斷打壓著黃金、原油及其他商品的需求。
4.由于美聯儲第三套量化寬松政策(QE3),美國樓市強勁復蘇,促進了投資以及就業,并鼓勵美聯儲在未來某個時刻升息。
5.2011至2012年歐洲開始財政緊縮減緩了投資活動,而不久這樣的氛圍也蔓延至新興市場,從而刺激美元及美國投資增強,令
黃金價格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Dorgan指出,“2010及2011年美國第二套量化寬松政策(QE2)刺激了新興市場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