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金1個月 1萬剩800 |
發布日期:10-03-15 08:53: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岳辰樺 陳春林 |
查不到就可能是非法的。他告訴記者,很多所謂的“境外公司”利用高杠桿高回報得虛假宣傳,有意隱瞞和淡化其中得巨大風險,令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入套。據銀監會初步了解,80%甚至90%的投資者從事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都處于虧損狀態。該公司的行為可能涉嫌非法經營或者詐騙等問題,司先生可向有關部門舉報。 宋一欣律師表示,該公司向司先生連續打電話,誘導他投資,這種“向不特定客戶勸誘其進行投資委托”的做法,是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而且這家公司的操作員拿客戶的資金來做投資,這種做法類似委托炒股,對投資者來說存在巨大的投資風險,建議司先生及時退出并向有關部門舉報。 例評 理財產品賣完10多天才計息 視條款內容或協商或投訴 【投訴】陳女士在南京多家銀行都買過理財產品,現在理財產品賣得火,很多產品一天就賣光了,但銀行要很多天以后才開始算利息,之間的時間有時長達10多天,都只給活期利息,她覺得這種情況很不合理,有沒有辦法維權? 點評:宋一欣律師表示,目前在市場中所賣理財產品數量很多,條款也較復雜,投資者在購買時應看清相關條款規定,包括利息。一般投資者在付款后銀行應立刻計息,發生這樣的問題,投資者應向銀行監管部門投訴,銀行監管部門也應對這個問題加以規范。劉國華律師認為,10多天只給活期利息,中間可能存在一定利息差額,陳女士可與銀行協商或者向銀監部門投訴,也可訴至法院維權。 例評 5萬元買理財產品竟然零收益 若無協議維權很難 【案例】南京石女士07年4月份前往某銀行,打算投資兩萬元買基金作為養老保障。工作人員告訴石女士買基金存在風險,推薦她購買一款理財產品。工作人員稱投入五萬元,2年后可得15%利息收益。石女士東借西湊下籌得五萬元,在4月11號購買了該理財產品。 兩年投資期到了,正逢石女士愛人去世,處理后事花去一大筆錢,于是石女士前去取回自己的五萬元和15%的利息款?摄y行負責人告知石女士,銀行用她的錢拿去投資失敗,石女士只能拿回本錢無法獲得利息。石女士提出銀行給予五萬元2年定期存款的利息,銀行不予理會。半個月內,石女士一直與銀行方面協商,最終09年4月29日銀行經理拿出2000元,以私人名義給了石女士來平息這個事件。 點評:宋一欣表示,建議監管部門對基金和銀行銷售基金產品時,作出不適當投資承諾的,應加以處罰。 劉國華認為該案中如該行工作人員聲稱投入五萬元2年后可得15%利息收益,但兩年后卻無法獲利,顯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