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再控金市 |
發布日期:12-04-16 16:07:4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張尚斌 |
倫敦黃金池是由八個中央銀行,即美國和7個歐洲國家的央行,于1961年11月1日合作建立,旨在維持各國貨幣的固定匯率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及維持每盎司黃金兌35美元的比價。根據倫敦金市上午的定盤價,如果金價上漲則賣出,反之則買入。其中美國承擔賣出黃金的50%。這種價格管制成功實施了6年,后來整個系統就變得運行不暢,因為和美元、英鎊比起來,黃金錨定的價格太低,于是法國憤然退出, 1968年3月該黃金池正式崩潰。 倫敦黃金池控制金價是通過官方匯率和公開市場交易的兩個級別來完成的。但這個操作窗口在1971年時崩潰,導致黃金牛市來臨,到1980年左右金價上漲到850美元/盎司。 可見,抑制黃金價格在歷史上很明確,而且有相當成熟的一套體系。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歷史,甚至多數人認為黃金市場已經成為一種自由市場。但事實上,與過去比起來,公開市場干預的規模已經越來越巨大。 供給和需求規律告訴我們,只要價格比市場價格便宜,就說明需求比平常時候要強勁。就黃金的情況,我們可能會懷疑,金價低于市場價格,是因為背后的需求非常強勁。所以在其中受益的都是后來的買家,因為買入價,無論是私人還是政府,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價格。因此,黃金買家應該高興,因為可以廉價買入,印度和中國也在其中。 如果未來的黃金仍然作為貨幣標準,那么誰在那個時間點持有黃金誰就是贏家。對于國家來說,官方黃金儲備由中央銀行持有,與私人部門相得益彰。印度一直有強國夢,其國內金市是全球強大的黃金市場之一。黃金進入印度,似乎永遠也不會出來了。 中國現在正在使國內黃金市場法制化和現代化,因此國內黃金銷售規模會越來越龐大。最近,德國也在準備將其名下、儲存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黃金召回,也許是德國認為黃金在本國境內要比在美國安全。 此外,由于MF Global的欺詐事件,部分謹慎的外商已經不再信任美國的背書。 總而言之,我們看到黃金市場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甚至讓人懷疑黃金有被重新貨幣化的傾向。 金市操縱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