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價背后的國產黃金危機 |
礦,就必須在遙感、物化探、信息技術等多種手段上要有新的突破。尤其在難采礦床的采礦技術、難處理資源的選冶技術、多金屬礦床和高品位尾礦的綜合回收,含氰污水、尾礦及有害氣體的治理技術、節能節水工藝設備研究等方面,要盡快有所突破。 2/3金礦面臨資源危機 黃金作為傳統產業既是資源、能源消耗大戶,也是污染大戶。 地質勘查滯后,可供生產利用的金礦儲量不足。目前,全國黃金礦山保有儲量為2486噸,巖金礦山保有儲量在1噸以下的占生產礦山總數的83%,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等省區出現了區域性資源危機。有資源危機的礦山數量急劇增加,目前已占到全部金礦的2/3。黃金資源短缺,礦山保有儲量嚴重不足,是制約黃金工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資源分割比較嚴重,資源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和污染現象較為突出,如紫金礦業污染福建汀江,造成了惡劣影響,還有許多小金礦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混汞提金工藝,尾礦和廢水直接排入河道,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和環境有很大影響。 目前,我國黃金企業在保護生態環境和重視公眾利益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還很大。部分黃金企業廢水和廢棄物排放尚不達標,對有害的廢水和廢棄物治理問題更沒提上議事日程。大量消耗資源、能源、輕視環境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是注定難以長久發展的。為了減少“三廢”排放,行業需要開發和推廣清潔生產工藝,發展低碳和循環經濟,立足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節約。為了黃金產業的未來,黃金工業長遠發展必須立足清潔生產,大力保護生態環境和開展資源節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