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貴金屬理財品未達預期收益 還不如買金條 |
品沒有達到最初的預期收益率。 而近段時間,由于國際金銀價格波動較大,銀行管理層對于類似產品的設計、操作均十分糾結。一方面,短線、超短線理財產品的數額過多,不利于投資者整體規劃、中線投資。比如近3個月時間,內地市場上市的類似理財產品多是30天~2個月期限;而與股票、期貨對比,貴金屬的價格波動頻率、幅度都較小,中線投資更劃算,半年以上期限的產品,更符合貴金屬價格的波動規律。 同時,近期銀行推出的“雙手互博”類的產品特別多,就是一家銀行同時間段推出期限、門檻一致、名稱類似的兩只產品,一只看跌,一只看漲。 比如某銀行這個月同時推出了兩款看漲型和看跌型理財產品。其中看跌型產品規定,若黃金的期末價格低于或等于其初始價格,到期時投資者將獲得近7%的年化收益率,若黃金的期末價格高于其初始價格,投資者的到期收益率將為零;看漲型則正好相反,若黃金的期末價格低于或等于其初始價格,投資者的到期收益率為零。 表面看上去,類似產品可以給投資者更多的選擇余地。可是,記者了解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多是穩健、保守型理財者,對于貴金屬市場、國際價格波動知之甚少,給他們選擇,無疑是增大了他們投資的難度。 而由于缺乏貴金屬市場的操作經驗,銀行理財業務員在宣傳、推薦該類產品時,很難將投資者的實際情況與產品的特點結合起來對癥下藥,難接地氣。記者親臨銀行柜臺問詢了推出類似產品的理財經理,對方并沒有什么有的放矢的理財建議。 投資建議: 買金銀理財品不如買金條 鑒于銀行平臺的自主研發產品收益率不理想、服務有待提高,多數理財人士認為,投資貴金屬,還是應優先選擇實物金條產品。對于家庭投資來說,黃金本來就是充當保值的部分,弱市格局下,逢低買入金條、長線投資即可。 此外,家有余資的中老年投資者,可以購買貴金屬投資方向的銀行理財產品,但在而今黃金弱市的格局下,應優先關注做空方向的產品。如果遇到“雙胞胎”類產品則要謹慎:根據黃金波動的規律,如果投資期限小于2個月,而今位置較低,則選擇看多型產品;如果投資期限大于2個月、小于半年,則優先選擇看空類產品;如果大于半年,到了明年,金價上漲的概率仍大,則優先選擇看多類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