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成增持黃金儲備主力 |
在1997年到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各國央行一直扮演著黃金凈賣出者的角色。而在經濟前景撲朔迷離的當下,和個人投資者一樣,各國政府也希望通過資產的多元化來分散風險。各國央行對黃金增持和惜售的態度日益明顯。 對沖基金經理及Gartman Letter通訊的創始人丹尼斯·加特曼(Dennis Gartman)指出:“黃金正在悄悄地成為世界第二個儲備貨幣,取代歐元并挑戰美元的地位。” 印度和俄羅斯是最近一年來最大的黃金儲備增持國,成為新興經濟體增加黃金儲備的主要代表。2009年10月印度購買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售的200噸黃金,使得印度的黃金儲備從357.5噸大幅上揚56.94%變為557.5噸,而俄羅斯通過購買國內黃金在最近一年中增加了118.5噸的黃金儲備,增幅為21.56%。 除了印度和俄羅斯之外,其他新興經濟體也加入增持黃金儲備的隊伍。今年第一季度,菲律賓、哈薩克斯坦和委內瑞拉的央行分別增持了9.6噸、3.1噸和3.1噸的黃金儲備。這三個國家目前都是通過從國內金礦購買的方式來增持黃金。這既可以對沖通脹風險,也可以為地方工業提供支持。 傳統上的黃金出售國——德國和法國,在今年上半年沒有出售黃金儲備,2009年下半年僅出售黃金儲備11.7噸。同時,全球最大官方黃金儲備國——美國10年來都基本沒有出售黃金,目前擁有8133.5噸黃金,占其官方儲備的72.8%。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黃金分析師蔣舒認為,新興經濟體的強烈黃金增持需求與傳統售金國家售金力度的減弱將可能成為影響金價長期趨勢的一個重要因素。 “新興經濟體正在成為增持黃金儲備的主力。目前中國、俄羅斯等國增持黃金主要通過國內市場采購實現,但是未來不排除新興經濟體通過國際黃金市場來充實其黃金儲備的可能。” 蔣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