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_JiBi.Net >> 黃金頻道 >> 金市動態 >> 正文
         
        追捧黃金和概念股 中資行結構性產品“復活”
        發布日期:09-03-26 08:37:5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陳珂
          在金融風暴肆虐之下,當前多種資產的市場價格仍處于巨幅波動之中,且前景難判。但今年2月以來,以預先判斷掛鉤標的資產未來走勢為基礎的結構性產品,卻重新出現在中資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中。與之前的“傳統”有些類似,面對近期漲勢良好的中國概念股票和黃金,中資行再度一擁而上。
         
         
        這引發了業內對相關理財產品“一損俱損”的擔憂。
          據普益財富不完全統計,2009年3月13日至3月19日,國內共有4家商業銀行發行了6款結構性理財產品,其中2家中資銀行發行了3款,掛鉤標的資產及最高收益方式,仍以看漲中國概念股票、黃金以及大宗商品為主。
          事實上,從今年2月以來,中資行就將結構性產品的目光投向了上述標的物。這些產品大多在明年1季度左右到期。專家指出,結構性產品相似的設計方式,可以看出當前銀行對全球宏觀經濟走勢的判斷比較一致,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相似的產品特征,難免會導致產品到期后出現“一榮俱榮”或者是“一損俱損”的局面。
          這樣的情況在國內理財市場已不罕見。
          據普益財富統計,截至今年3月13日,正在運行的337款QDII理財產品中,實現正收益的僅11款,其中,虧損超過65%的QDII產品占比高達11%。值得注意的是,浮虧過半的158款QDII理財產品,主要集中于貝萊德美林世界礦業基金、匯豐中國股票基金、霸菱香港中國基金等股票型基金資產類別。專家認為,掛鉤標的高度集中,是造成QDII大面額深度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僅是QDII產品,在銀行結構性產品中也普遍存在上述情況。
          根據中國社科院最近發布的報告稱,今年2月份到期的理財產品共有23款實現零、負收益,同類產品多為看漲股票、商品類產品。由于去年1季度發售看漲商品、股票類的一年期產品數量最多,預計零、負收益產品將在第一季度集中爆發。
          理財專家認為,當前銀行開始逐漸重啟結構性產品,在產品的細節設計上,也的確吸取了爭議事件的教訓。但不容忽視的是,同類產品的設計有多少是真正出于銀行對市場未來走勢的精準分析、有多少僅僅是一擁而上的應景之作,類似產品到底能為客戶帶來怎樣的回報,都需要時間的檢驗。

        精彩圖片
        祈福辟邪總相宜(童騁)
        石濤、鄭板橋大銅章首
        特別推薦
        ·金價連跌不妨“趁低吸納”
        · 章子怡秀草裙造型
        ·3月25日紙幣行情 
        ·林志玲做代言風情萬種 千嬌百媚身姿婀娜
        ·徐靜蕾俏麗春裝 婀娜多姿
        ·真正的魔鬼身材天使臉蛋
        ·周偉童:濕身尤物展露獨特性感
        ·國資委坦言"巨額浮虧" 對衍生業務劃定"紅線
        ·周小川:中國政府降低儲蓄率的意圖是明確的
        ·3月24日紙幣行情 
        經典美圖
        出水芙蓉般
        眾女星傾情
        13歲的她被
        劉亦菲博客
        美若天仙般
        女星靠裝扮
        女秘書的銷
        小星--褲短
        小星--褲短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