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風暴眼:國內貴金屬價格幾度變臉 |
資金,甚至吸引了同業招金礦業(01818.HK)的入股。
與之比較,2月16日才開始公開招股的錦勝集團(00794.HK),主營業務為瓦楞紙板及紙制包裝產品生產,雖然獲得足額認購,但衡量杠桿認購熱度的標準——券商借出的孖展額,至17日不過1200萬港元。 從全球范圍看,投資者對金礦上市公司的熱情從未如此強烈。在2009年2月的第二周,Endeavour Financial Corp(TSX:EDV)剛剛完成了1億美元的股份增發,以用于短期內對貴金屬礦產的投資;Newmont Mining(NYSE:NEM),全球最大的金礦企業之一,則在近期通過發行普通股與可轉換債券籌集了17億美元;Freeport McMoran Copper and Gold(NYSE:FCX)、Centamin Egypt(CELTF.PK)、Exeter Resource Corporation(AMEX:XRA)也在近期分別募集了7.4億美元、6900萬加元與2520萬加元。 手握現金的貴金屬礦業上市公司,也開始大舉兼并同業與礦山資源。Kinross Gold Corporation、Osisko Mining Corporation(OSKFF.PK)、Romarco Minerals(TSX.V:R)均在近期宣布了并購交易。 這一切源于瘋狂的金價。 如今,人人都在關注1000美元/盎司整數位。 渣打銀行金屬分析師Dan Smith透露,事實上,根據迪拜黃金與珠寶集團的數據,2008年12月的黃金首飾購買量按年下跌了15%。他認為,這證明消費者在當前的情況下,對于非必要消費變得小心翼翼,令黃金需求受壓。 Dan Smith在其1月14日的貴金屬月刊報告中提及:“金價從2008年的最后數個星期開始反彈,甚至在美元回穩后,金價仍然堅挺。”美元與黃金歷史悠久的負相關,可能正消弭于市場。 Jeffrey Currie也同意,黃金價格與美元在歷史上表現出來的聯系,當下出現了變化。即無法再用“美元回落,尋求價值儲存的資金,會流向其他貨幣,并推動金價上升,而當美元回升,尋求價值保存的部分資金就從其他貨幣以及黃金市場撤回,促成金價下跌”的邏輯,來解釋金價自去年12月以來的走勢。 從高盛的價格監測模型看,從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金價與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組成的公平價值貨幣籃子價格變化,總體上是趨同的。但此后,隨著美元重新走強,公平價值貨幣籃子價格變化,隨即掉頭向下,金價卻分道揚鑣,大幅上揚。 “我們相信,金價與公平價值貨幣籃子價格變動的掛鉤出現了解除,這反映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情緒日趨緊張,因為金融風險正在大規模地向政府轉移。”Jeffrey Currie分析,這并非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增強,而是認為其他貨幣的風險正不斷上升,于是推動資金向美元回流,同時繼續積聚于黃金投資。 近期評級機構對一系列歐洲國家主權評級的下調,則回應了市場對美元替代貨幣風險上升的擔憂。 1月,標準普爾下調了西班牙的信用評級,令后者成為自2001年日本喪失最高信用評級以來的第一個喪失“AAA”評級的國家。簡單而言,“AAA”被認為是“無風險評級”。 此外,標普還下調了希臘與葡萄牙的主權評級,并把愛爾蘭的前景評為“負面”,意思是未來很可能需要下調評級。在2月12日,穆迪也將西班牙與愛爾蘭的前景評為“負面”。惠譽更在2月4日把俄羅斯的主權評價連降兩級至“BBB”,僅高于垃圾債券評級兩級。市場還猜測,標普會下調英國的“AAA”評級。 主權評級的下調,是源自相關國家為解救其陷入破產邊緣的銀行體系,而不斷向市場注資,這令國家的外匯儲備造成巨大壓力,政府所發國債的違約風險隨之增加。為了穩定幣值,央行對黃金的拋售量也迅速減少。 渣打銀行稱,2008年四季度各國央行拋售的黃金為48噸,按年下跌了47%之多。Jeffrey Currie認為,金價與貨幣籃子價格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