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風暴眼:國內貴金屬價格幾度變臉 |
事實上,動蕩的經濟局勢,除了讓對沖行為變得更難捉摸,也帶動了另一股市場勢力開始大舉買入黃金,為金價帶來另一重影響。后者就是中國投資者因無法在內地合法購買,而仍然感到陌生的黃金ETF。 根據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黃金ETF——SPDR Gold Share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基金截至2月17日的黃金持有量,較上一交易日增加22.94噸,至紀錄新高1008.8噸。這為黃金ETF龐大的市場影響力揭開冰山一角。 巴克萊銀行ETF研究與應用戰略全球主管Deborah Fuhr于2月19日對本報記者表示,截至2月13日,全球黃金ETF以及ETP管理的資產總值,已達481.4億美元,其中做多黃金的基金規模,達469.6億美元,光是SPDR Gold Shares,資產規模就達295.6億美元。 Deborah Fuhr解釋稱:“除了做多基金,黃金ETF還有杠桿式、逆向式與杠桿逆向式幾種類型,加上ETP(注:交易所交易產品,不使用ETF采取的共同基金機構,而采取信托、商業票據、商品池等結構形式,從而讓投資者獲得具有不同稅務和監管特性的產品),投資者可以選擇持有不同風險倉位的產品,這些產品有的會購入實物黃金并進行存儲,有的則投資于期貨合約,或者投資于金礦企業。” 根據巴克萊的統計,這些黃金ETF與ETP產品,有11種在美國掛牌交易,10種在歐洲掛牌,加拿大和印度各有5種黃金ETF掛牌,南非、澳大利亞、日本亦各有一只ETF掛牌。 黃金ETF近月一直持續增加黃金持倉量。2009年1月初,SPDR Gold Trust的黃金倉位便較一個月前增加了4%,至788噸。從目前的數字看,這只黃金ETF的增持速度完全沒有放緩。“黃金ETF已經成為黃金的關鍵買家。”Dan Smith說。 2月20日,理柏中國與臺灣研究主管馮志源,進一步向本報解釋了黃金ETF與黃金價格的互動關系。“黃金ETF,跟其他的ETF一樣,與交易所的指數掛鉤,是被動投資者。黃金ETF買入黃金現貨,然后將其作為存量,再用存量除以發行份數,得到每份基金的凈值。”因此,黃金ETF的每份凈值,實際上相當于分到這份基金的黃金存量的價值。 “當更多投資者買入黃金ETF,令發行份數上升,為保持每份凈值不被攤薄,黃金ETF就必須買入更多黃金現貨作為存量。” 馮志源稱,這種關系,令黃金ETF得以影響金價的走勢,而且從原理可知,黃金ETF只能從金價上漲得益,是做多型基金。“與投資于黃金或其他貴金屬的基金不一樣,黃金ETF不投資于貴金屬公司股票,只投資于黃金現貨,因此,不存在前者的走勢有時會跟金價走勢‘脫鉤’的可能,可徹底受惠于金價的上升。” 確實,黃金ETF近期的回報可觀。根據理柏的追蹤,11只黃金ETF在截至2月16日的31日與94日內,都錄得不俗的正回報。其中,加入投資者在2008年11月14日買入Market Vectors Gold Miners ETFE、iShares CDN S&P/TSX Global Gold Index與ETFS Russell Global Gold,則至16日的回報已分別高達74%、70%與66%。 “黃金ETF與金價是同步變動的,沒有哪一方是領先指標。”馮志源說。這意味著黃金價格在相應期內的漲幅,也是相若水平。 法國巴黎銀行零售衍生工具部董事翁世權對此稱,包括黃金ETF在內,大部分的黃金投資,都是長線做多的:“做空黃金的膽識與資本要求很高,風險也很大——黃金的升勢有時相當急,短線的做空者很容易一下子就被‘殺空倉’,因此,不是一般投資者所能為。” 但是對于國內普通百姓而言,投資黃金的渠道依然乏善可陳。 “無論是購買商業銀行的紙黃金產品,還是參與黃金期貨市場交易,都難以滿足個人投資需求。”興業銀行黃金投資分析師程相峰2月16日告訴本報,“這兩種投資方式都難以實現黃金實物交割。” 黃金現貨交割交易,多出現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可是自2002年10月金交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