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應穩步發展國內黃金市場 |
作者認為,當前,穩步發展我國黃金市場,鼓勵投資者進入黃金市場,不僅是增加我國黃金行業國際競爭力的必要舉措,也是積極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擴大內需,促進就業的有效措施,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現階段要穩步發展黃金市場,應從加強法制建設;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黃金市場層次結構,加強監管協調,堅決打擊非法黃金交易;促進投資者結構多元化以及實行稅收優惠等方面入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保增長、促發展、擴大內需、促進就業作為目前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針對這一現狀,筆者認為,穩步發展我國黃金市場,鼓勵投資者進入黃金市場,不僅是增加我國黃金行業以及黃金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保障我國在黃金領域利益的必要舉措,也是積極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擴大內需,促進就業的有效措施,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 中國人一直有“愛金、藏金”的傳統,上世紀30年代上海曾是遠東的黃金交易中心。近年來隨著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國黃金市場的逐步放開,國內居民對黃金市場一直比較關注。當前,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第二大黃金消費國,在世界黃金產銷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自2002年我國黃金市場逐步取消“統銷統購”、開放發展以來,我國的黃金市場已形成了黃金現貨、現貨延期、黃金期貨、OTC產品等多層次、多品種的投資交易市場,市場功能逐步完善,黃金行業的從業人員已達200萬左右,我國黃金市場的發展框架初具規模。 金融危機導致了全球信用危機的發生,目前世界以美元為主導的貨幣體系受到普遍質疑。黃金兼具貨幣屬性和商品屬性,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作為通用貨幣,目前也是國家儲備里的重要配置。從2008年年初至12月26日,黃金價格(COMEX)上漲了3.97%,而同期歐元、澳元等貨幣則分別下跌了3.9%和21.9%,原油更是下跌了61.96%,黃金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穩定性有目共睹。筆者建議,當前穩步發展我國黃金市場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加強法制建設,出臺推動以場內交易為主的具有中國特色黃金市場發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了中國人民銀行監管黃金市場。1983年6月,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對金銀的生產、收購、配售、加工、使用、回收、出土、進出口等提出明確的法規規定。1983年,黃金市場尚未開放,該項法規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迄今為止,中國黃金市場改革開放已六年多的時間,應吸取金融危機的教訓,落實十七大精神,推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 第二,汲取國外金融市場以及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建立以場內交易為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黃金市場層次結構,加強監管協調,明確監管責任,堅決打擊非法黃金交易。 新加坡和香港黃金期貨發展的歷程表明,在缺乏現貨基礎的情況下,黃金期貨都得不到充分的發展,沒有現貨的期貨交易最終都逐漸萎縮。房地美和房利美、麥道夫丑聞、中航油以及國航燃油等近期集中發生的危機案例表明,金融領域場外交易的風險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引發危機的衍生產品幾乎全部是場外產品。發展黃金現貨市場,發展場內市場,規范場外交易行為,是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在我國當前信用機制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適合大力發展場內市場。場內市場具有“公平、公開、公正”的基本交易原則、良好的風險控制措施以及成熟完善的監管制度和監管手段,相對場外交易的風險更小。為了讓黃金市場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健康發展,落實十七大精神,建議我國在發展黃金期貨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黃金現貨市場,建立以場內交易為主的黃金市場層次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