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來看一枚章:
大家看到了,這章的正面是“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級的投資擔保公司。但是正面我們只看到了“一個人在牽著馬,一個老者在旁邊說些什么”,如此而已。中經技擔保發行這個章,用了這個圖,到底想說明什么呢?如果我們去查近現代的美術史,我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原來這是一幅名畫,為徐悲鴻大師所畫,名字叫“九方皋圖”
此畫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春秋時代,有個姓九方名皋的人,很有識馬的本領,是相馬名士伯樂的朋友。一天,秦穆公對伯樂說:“你年紀已老,兒孫中可否有繼承者?”伯樂嘆息道:“我子孫中有能識馬的,但沒有能識千里馬的。我有一位好友,叫九方皋,他雖是挑柴賣菜的苦力,但識馬的本領不在我之下。”秦穆公聽了,非常高興,便叫九方皋為他選一匹千里馬。三月后,九方皋尋得一匹好馬來見秦穆公,秦穆公問:“你跑遍全國,看了無數的馬,為我精挑細選了一匹什么顏色的馬?九方皋回答:黃色的雌馬。秦穆公叫人牽來,卻是黑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他對伯樂說:“九方皋連雌雄毛色尚不能分辨,怎能識別馬的好壞?”伯樂說:“九方皋見其精而忘其粗,見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而不見其所不見。”秦穆公命人取馬試驗,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徐悲鴻有感于此,深愛九方皋“識其大而忘其小”,深入本質而舍其皮毛的超越世俗的眼光,因而創作了這件作品。為了塑造出九方皋和馬的形象,曾對此畫反復重作達六、七次之多。畫中,九方皋面向馬與馬夫,叉腰而立,莊重質樸的神態與身后兩位說風涼話的小丑形成鮮明對比。馬夫的額頭寬大,胡須滿腮,體格粗壯,肌肉勁鍵,但低垂的眼神卻略顯平庸之態。這呆滯的眼神,烘托出九方皋敏銳、專注的目光。畫中左前方的馬群,不但豐富了畫面,還通過疏放的用筆,襯托出千里駒的獨特之處。馬動感強烈,棕毛飛舞,揚起前蹄,好象在歡快嘶鳴,這種馬逢知音的嘶鳴,深化了主題。作品傾訴了人才被壓抑、埋沒的嘆息,寄托了發現人才、挖掘人才的美好意愿。
而中經技擔保發行這枚章,正是隱喻自己公司是九方皋,可以讓其客戶放心大膽地來做擔保投資業務。
我們都知道教會學校,原來在新中國成立前為大陸培養了很多人才。新中國成立后,這些教會學校逐漸消失了。那么滬上最出名的教會學校是哪些呢?
集章之后才明白,滬上原來有三大教會學校:圣約翰、震旦和滬江。后來圣約翰演變成了華東政法,震旦演變成了上海二醫大,而滬江消失了,原址變成了上海理工。
上面的圖片中,我們發現頗為有趣的現象:教會學校反而注意國學修養,圣約翰就倡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唯獨震旦大學是枚鏡面銅章,章上刻了只公雞在迎著太陽引吭高歌。“約翰牛、法國雞”,我們知道了,震旦原來和法蘭西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雄雞底下三橫紅線又代表什么呢?應該是個八卦。查了易經,才知道這個圖形是“震”字卦,隱含震旦大學的中文名字。一枚章上的內容如此豐富,設計師的確了不起。
好了,講了幾個故事。我們現在來講講對于新手應該如何集章。善事必先利器。好的工具書不可或缺。這些書,包含了大量的早期官方和民間精品銅章的資料。雖然信息還不夠完全準確,但對于新手而言,已然是非常好的指路明燈。而近年新出的銅章,在一些專業網站,如大銅章OK網、華波幣章網、集幣在線等等,均能查到較為詳細的資料。
如果我們把玩銅章分為初入門、中級收藏和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