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在追求屬于我自己的70% |
發(fā)布日期:10-04-23 08:26:42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遙石 |
么風格的作品? 韓:米勒(西方自然主義畫派大師)的畫。比如他的代表作《拾麥穗》,人物很淳樸,很暾,有強烈的體量感。帶給我很大的啟示,在創(chuàng)作中,要非常注重人物淳樸的本色。 遙:接到一個題材作品時,通常會做哪些前期準備? 韓:創(chuàng)作一個題材的時候,我會先了解研究它的起源,歷史發(fā)展脈絡,然后才能表達出來它的歷史底蘊。 遙:我看到你的素描作品中,有一張很特殊,似乎是有關汶川地震的? 韓:這其實取材于汶川地震的一張新聞照片,我一直認為素描,繪畫比照片更感人,當時看到這張照片很感人,給我很大的震撼。素描創(chuàng)作時刪繁就簡,更加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死亡的冷酷和殘忍,就是這樣。 遙:希望創(chuàng)作什么樣的作品? 韓:希望我做出來的東西,能夠關注生命,關注人最真實的東西。這樣的東西我們太少,國外很多,包括繪畫攝影,很多二戰(zhàn)時候的東西,都表現(xiàn)這樣的內容。但我們的作品一味強調吉祥富貴,人性化個性化的東西太少。死亡也不能回避,多么真實,一定要抓住這種東西。 遙:在你的創(chuàng)作中,會把握什么樣的原則? 韓:我認為,做到哪要想到哪。第一個原則點線面的處理要非常清晰,體積感,縱深感,西方藝術中的結構藝術非常強調這個。概念一含糊,就不會特別強調這個。這個東西處理好了,出來的東西很深刻,現(xiàn)代感很強。做東西的時候非常考慮對比,上面繁復下面就要簡潔,反之也如此,當然這不是永恒定律,要根據變化而變化。歸納的時候一定要大膽,要勇于突破傳統(tǒng)和自我的制肘。 遙:怎么看待浮雕和工藝的關系? 韓:浮雕在處理上要考慮得越多,留的余地越大,工藝上出來的效果就很漂亮。意識不到,工夫也就不會到。 遙:對你來說,大銅章的創(chuàng)作更加自由。但你在大銅章上的積累會用到紀念幣上嗎? 韓:一定會有的。大家的欣賞水平慢慢提升,隨著時間的推移,紀念幣也會有這種苗頭。西方寫實的東西已經做到頂點了。我們不能重復原來的東西,要有變化。 遙:采風是不是走過很多地方? 韓:西安,敦煌,臺灣,麥積山……。設計一個題材,有一個實地采風的經歷,對題材的理解很有幫助。 遙:創(chuàng)作歷程是不是痛并快樂著? 韓:扁平的浮雕把一個題材的內容內涵都表現(xiàn)出來,其實有很大的難度。12年的錢幣設計生涯,藝術觀念、創(chuàng)作手法始終求新求變。當我做一個產品時,反復修改幾次甚至是幾十次是家常之事。譬如做一個石膏,陰文陽文反復修改,至少在當下那個環(huán)境和條件中,我覺得盡全力了,沒有給自己留遺憾了。 (遙:遙石;韓:韓曉生)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4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