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知識之鑒別錢幣 |
發布日期:10-06-22 15:40:0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知識小叢書 作者:王凌云 相瑞花 |
上,我國古代銅鑄幣大多用鋼合金鑄制。因所用合金成分不一,鑄出的錢幣色澤也各有千秋。用鋼鋅合金鑄成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出的錢幣呈青色,稱青銅錢。先秦之前的銅鑄幣與當時其他銅器一樣,都是用鋼錫合金制成的,去銹后呈青黃色,質地堅硬,能折不能彎。以后,各代也基本上用青銅鑄幣,唐代之前所鑄錢幣成分無大變化。只是到五代十國后,由于地方割據,各割據政權自籌銅鑄錢,鑄幣的銅質才復雜化了,黃銅漸多。所以說唐朝之前的各代貨幣,如果去銹之后,露出的是純黃的底子,而且錢文模糊書寫不清,造型過大或有兩面鑄文者,都可能是偽品。 (三)了解錢幣的辨銹方法 鑒定古錢分辨銅銹真假,非常重要。因為每枚金屬假幣,幾乎都在銅銹上有假。偽造銅銹一般采用下列辦法: 將偽錢埋入土中,保持潮濕,或放在半干半濕處,讓其自然生銹。此法雖能得到真的銅銹,不過一經磨擦,仍易脫落。 用漆和顏料拌和涂在偽錢上,做得好幾可亂真,但時間一長,假銹就會脫落。 用真銹粘在偽品上,使人看上去硬綠滿身。稍一疏忽,就會上當。 將偽錢浸在醋中,加人硫酸銅,此種偽銹帶有結晶狀的綠色。 將偽錢浸入硼酸溶液之中,短期即會生銹,但銅錢上的小砂眼被浸入后會爛成一個個小坑,像麻子一樣,容易識別。 將銅屑末和上硼酸、顏料,涂在偽錢上,這樣產生的銅銹雖然比較牢固,但缺乏神采。 因為偽銹是人為制造的,分布不均,銅銹質松,浮而不實,若用金屬小刀輕輕一劃,就會脫落,若用開水一煮,或用堿水洗刷,“銹”馬上就會原形畢露,當然,這是一種迫不得已之法,不可輕易使用。 (四)掌握與古錢幣鑒定有關的知識 學習關于貨幣起源和商品價值理論,對于探討、鑒定錢幣有重大指導意義。貨幣是在商品交換發展過程中自發地起一般等價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在我國春秋時期四大貨幣體系中,除貝幣外,其他都是由生產工具演變而來的。如布幣源于古代農具镈,刀幣源于漁獵用的刀削,環錢源于紡輪。后來為適應日益發展的商品交換的需要,這些貨幣逐漸向輕型薄小和圓形化發展。 過去,一些古錢商為迎合某些收藏家好古好奇的心理,臆造了一批造型奇特、文字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