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注冊報告(摘要八)——后續利用的初步計劃 |
發布日期:08-11-06 14:08:54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區”定位于此,是極為合理的。根據這一定位與規劃,上海世博會結束后,一個全新的貿易中心區將轉型誕生。
1.4)經濟技術可行性原則 通過對上海世博運行的會前、中、后土地價值的綜合比較分析,合理的經濟運作,前期的投入在會中、會后得到充分回報。真正留給上海人民,留給中國的會后價值,是上海世博會最終的一個價值認定。成功地舉辦上海世博會就要用后續利用來指導前期規劃和運作,充分實現世博會的預期價值。從經濟和技術層面,保證上海世博會的最終價值目標的真正實現。 1.5)彈性原則 上海世博會的后續利用規劃遵循的彈性原則。根據城市發展的時代特征,預留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空間,可以保證后續開發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有利于爭取后續利用的綜合效益的最大化,也有利于在后續開發中爭取較為主動和靈活的開發時序和空間架構。 1.6)城市文化延續與復興原則 會后的世博園區將成為上海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上海作為全球化城市的高品質城市生活,更體現獨特的上海城市的文化特征與精神。 2)世博會場館與建筑后續利用規劃 2.1)新建、改建建筑 上海世博會結束后,部分具有特色的建筑及大型場館設施將予以保留。 根據國際展覽局的規定和歷屆世博會的慣例,所有的外國國家館均為臨時性建筑,在世博會結束之后,分配給參展者的場地應恢復其原狀。上海世博會的組織者鼓勵參展國在建造本國展館時,圍繞本屆世博會的主題,充分體現各國文化特色及其城市建筑風貌。組織者已充分關注到部分國家有建造永久館的良好意愿,將依據相關參展方的參展方案、展示內容、技術要求,并考慮后續利用的合理安排,同有關參展方在具體參展事務的磋商中認真協商永久館事宜。 獲得保留的外國獨立展館,將是符合21世紀綠色和環保的時代主題,凸顯綠色、環保、健康和節能特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性發展,成為展示設計與生態相結合的典范之作。在建造上充分展現新材料、新技術、表達材料結構技術的新成果。建筑材料應為易于組裝、拆卸的環保建材,為今后的遷建工作提供技術和經濟的可能性。 A片區的中國館將永久保留,成為中國與國際展覽局合作舉辦2010年世博會的標志。 B片區的主題館為世博會期間的臨時性建筑。公共活動中心會后將作為一流的大型會議中心。演藝中心在會后將繼續作為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D片區的江南造船廠原址保留建筑 |
上一篇: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注冊報告(摘要七)——溝通與推介計劃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