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效應惠及就業大局 機遇下人才會集 |
發布日期:09-02-22 09:49:2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 |
幅提高,由此給物流業人才提供更多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另外,世博會對語言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世博園區、場館內、游客服務,以及世博期間相關各種活動和會議的翻譯人員等,不同層次的語言人才將在世博期間極為活躍。雷衛明說,其實上海這兩年來對于同聲傳譯人才的需求一直很大,因為這個職位要求很“專”,人員的培訓過程也相對較難較長。 世博后人員流向何方 王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從申博成功時,他所在的上海社科院就開始研究世博如何推動國內經濟發展的課題,其中也包括對于就業形勢的影響。現在,隨著世博會臨近,專家學者們的研究重心已經開始逐步向“世博后的上海”轉移。“世博結束后,相關配套產業會有回調,一些專業從事世博工作的人員如何消化也是個問題。所以我們在關注,如何將世博會階段性的就業增長轉化為一個可持續的增長。” 解鈴還需系鈴人。與世博直接相關的新增崗位如何在會后消化,還是要首先立足于上海自身的就業市場特點來解決,具體行業的人才需求還是與上海未來的城市定位密切相關。 陳寧說,一直以來,與北京地區對于IT人才需求突出不同的是,上海崗位需求量最大的前三位是制造業、金融業和管理咨詢,尤其是金融業更為典型。“盡管這次的金融危機蔓延全球,但其實國內銀行所受影響并不大,今年國內幾大銀行的校園招聘崗位依然不少。”而且,由于上海世博會的推動,以及美國金融就業環境的惡化,不少留學人員把職業發展的規劃重新轉回國內,這也正是上海一向擅長金融業發展的結果。 “后世博的就業之路還需要很多探索。”雷衛明表示,世博會對于中國就業前景的影響,絕不僅僅在于一個短期的助推,而在于上海能否抓住世博機遇,完成產業行業的升級,從而帶動人才的整體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