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凱:從鄧小平的翻譯到投行“博士” |
發布日期:08-11-12 09:12:30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采訪手記 厚厚的一本《建言獻策匯編》,內容涵蓋:奧運會安保、央企問責制、關于限售股的建議,關于國際爭端的建議等等,一些重要建議還得到了公安部等重要部門的批示,而這僅僅是8個月里的建言獻策。翻看著157頁的建言集,難以抑制的感動涌上心頭,翻看著凝結著高志凱博士智慧和深層次思考的157頁文集,中華復興的列車昂揚的、奔馳的轟隆聲似乎就震響在耳邊。 在汶川地震發生后,在國難當頭的時候,高志凱博士在中央電視臺作了40多期節目,用他流利英語呼號國際援助. 他為胡錦濤主席在耶魯的演講,極力協調。 他崇拜基辛格博士,崇拜他的博士帽“希望死后,在我的墓碑上,寫上高志凱博士”。他也更希望成為基辛格博士一樣為公共服務做出突出貢獻的人。 而過不惑之年的他,理想,現實而又實際“多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為中國經濟,多提幾個好建議。出謀劃策,建言獻策。活到老,提到老。” 高志凱博士是聰慧的,這毋庸置疑,15歲考上大學,21歲研究生畢業,但正是這位聰明的人,在外交部工作期間,5年睡在辦公室,在別人下班后,仍刻苦地、持之以恒地研究各國的法律,日復一日。 對于給偉人鄧小平當翻譯的經歷,他很少跟別人主動提及,“我后來的每一段經歷都足以支撐一個完整的自我”,這就是高志凱博士的自信。 “你始終走不到地平線,地平線總在你的前面。”這就是高志凱博士的事業追求精神。如果說它是一位企業家,不如說他是一位詩人,對于未知的好奇和浪漫讓他一路走來。“公共服務是我工作的主線,其他的工作是公共服務的附著體”,這就是他的職業底線。 |
上一篇:馬化騰:十年QQ 在線人生 |
下一篇:無 |